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

2025-07-03 10:22:23
申报单位:苏州江南爱停车科技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已日益突出。如何缓解城市停车问题,优化配置全市停车资源,提升停车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解决一些停车场长期处于“孤岛”状态,无法为城市整体治理规划提供有效数据支撑的问题,全面提升市民停车体验,提高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已成为城市管理部门亟待破解的一大关系民生的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南爱停车公司根据常熟市主管部门要求,自主研发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针对优化配置全市停车资源,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的一系列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全城停车一张网、车主停车一个号,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促进智慧交通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建设路内外一体化平台

  “江南爱停车”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从设计之初就以“建设城市停车一张网”为目标,以城市级平台直连硬件的方式,实现单一支付入口接入全市停车场点,做到数据精准采集,帮助实现停车治理简单化、运营管理精细化,统筹整合路内路外停车资源。

  平台遵循云原生的架构技术,以领域驱动设计为方针,以模块化降低系统耦合度,提升平台整体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平台集成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方案,为车主、停车场管理方、政府部门提供各项智慧停车服务。

  平台系统架构图

  平台前期通过大量研发测试,研究对接行业主流的停车硬件设备,在拓展接入全市停车场过程中,停车场设备无需推倒重建,可以直接或通过较少改造的方式与城市级平台进行对接,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快速建设城市停车“一张网”。这样一来,市民只需要关注一个公众号就能够在所有停车场点实现无感支付,大幅提高群众停车便捷度、优化全市停车体验。

  (二)全面部署智能化设备

  针对重点区域内道路泊位周转率低,“僵尸车”长期占位的问题,结合不同路段情况。在城市级平台建设支持下,综合运用低位视频桩、无线视频桩、高位视频、路牙机等不同智能化采集设备,对道路泊位实施智能化、联网化改造,有序推动道路停车管理向智能化转变,实现收费道路泊位智能化设备应用全覆盖,保证道路停车数据的全量接入。

  (三)丰富“无感支付”手段

  为方便车主缴费,持续拓展停车缴费支付渠道,提升车辆离场效率,在扫码支付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无感支付,开发微信扫码、微信无感、电子钱包、银行小额免密、ETC无感等多种免密支付手段,全市无感支付比例达40%。同时借助视频识别、自动计时等智能化手段,实现封闭停车场、道路泊位无人值守管理和车辆离场无感支付、自动扣费,有效满足不同人群支付需求,缩短停车支付时长,节约出场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四)定制化开发个性功能

  软件相当于城市级平台的地基,需要支撑全市不同场景的软件功能需要,并确保稳定运行。在满足平台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停车场业主方的管理需求,平台开发尾号限行、电子卡券、多位多车、场中场、限时白名单等一系列服务功能。针对商业类、文体设施类、医疗设施类、公园景区类、交通枢纽类等专属场景,打造场库业务功能,实现停车场点的高效、便捷、有序地管理,助推停车服务稳步提升。同时开发电子卡券、在线包月、分时包月、非税票据等便民功能,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五)优化停车数据诱导

  为有效实现停车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停车供需的高效匹配,多方位满足市民出行服务需求。常熟市依托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前端以各类停车感知设备全面采集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平台,生成停车场点信息,显示在线下停车诱导屏及线上用户手机端,并同步发布至交通信息屏,车主可提前查看停车场位置、泊位总数和剩余泊位等信息。线上开发用户端与线下诱导屏联动诱导,方便车主快捷找车位,以便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减少无效巡游,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拥堵。

  (六)深化大数据分析利用

  平台开发了线上包月、分时包月等功能,并在原有线上优惠基础上,应主管部门要求,对经营性停车场的停车时段、分时利用率等停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充分考虑停放需求、空闲时段等因素,按照不同时段分别设置共享车位数量、包月价格,满足市民个性化停车需求。同时针对市民节假日停车需求,结合停车大数据分析,对重点区域泊位实施节假日(双休日)停车打包优惠,推动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

  同时,强化道路泊位收费率、周转率、空置率等数据分析应用,并结合周边居民、办事群众等停车需求综合研判,2022年10月1日,针对道路泊位收费工作中存在的部分路段夜间免费时段设置不合理及部分路段收费标准过高、泊位利用率低等问题,平台协助城管部门对全市34处道路泊位、商业街、菜场、窗口单位、商圈、医院等五种典型场景进行收费时段调整,降低收费价格,助力实现“白天快停快走,夜间免费停放”的管理目标,减轻市民停车负担。

  不同于行业内普遍以人工支撑停车运营管理的做法,平台以停车数据赋能管理的数字化运营思路,开发了车主标签、收单量模型、包月模型、自动发送欠费短信、停车场欠费拒绝服务等一系列平台功能,有效帮助停车场管理方提升停车场点运营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以停车大数据分析与数字化思维,帮助车主、城市管理部门、停车场管理方,全方位解决停车问题。

  三、取得成效

  平台依托“行政推动+市场化推广”手段,不断提升停车数据接入覆盖面,截至2025年3月底,平台累计接入672个停车场(点),14万个停车泊位,平台注册用户97万人,日活跃用户20万人,日均停车订单25万笔。全面覆盖市区、乡镇各类道路及场点,包含医院、景区、综合体、写字楼、路边泊位等,真正实现“一个平台,通停通付”。目前,常熟市停车场支付接入平台数量在苏州县市区最高,也是大市范围内唯一接入全市85%以上经营性停车场的城市级停车平台。

  对于通过整合城市停车资源,平台已可为市民提供停车泊位动态信息查询、室外导航、在线支付、电子优惠券、电子发票、非税票据、线上包月等功能。结合平台功能,在满足停车场经营管理降本增效的同时,帮助提升重点区域道路泊位周转率从平均2—3次/天至12次/天,最高可达38次/天,满足了市民不同维度的停车需求。

  通过云端留存信息及数据沉淀,平台实现了城市级停车数据汇总,为政府部门完善动态收费调整机制、调整停车难重点区域范围、制定停车治理政策及区域内停车设施的建设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停车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