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响应公交”:“响”你所想,“应”你所需

2025-07-03 14:00:13
申报单位: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部公共交通分公司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百姓出行需求日益多样化,已从“有车坐”向“高质量出行”发生了转变,传统公交在覆盖“最后一公里”及新兴区域“小、散、远”客流方面存在显著短板。作为小巷公交升级和常规公交补充的“响应公交”应运而生,其通过“固定区域、动态线路”的运营方式,根据客流需求灵活调配运力、实时动态规划行驶路线,实现公交服务的精准化、智慧化和人性化。作为国内首个大规模落地的需求响应式公交项目,“响应公交”深度融合“互联网+公共交通”,以智能算法驱动动态路径规划,既保留了公共交通服务大众的特性,又一定程度兼顾了个性化服务,有效融合了个人交通和公共交通,有效填补了传统公交的服务盲区,打造了公交微循环交通体系,是未来公交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2023年12月试运营以来,已在北碚蔡家和沙坪坝区陈家桥开通了3条“响应公交”线路,分别是3560路轨道向家岗片区(覆盖工业园区)、3561路轨道曹家湾片区(覆盖新兴小区居民区)和3562路轨道陈家桥片区(覆盖老旧小区居民区),总服务面积超23平方公里,总站点162个。

  截至目前,“响应公交”小程序粉丝数量已超10万人,累计服务市民出行超86万人次,累计订单量超64.5万单。日均访问人数维持2100人/日(最高达10100人/日),日均客运量突破4200人次,用户满意度达99%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运营区域,精准匹配需求

  需求导向选址:聚焦客流呈“小、散、远”特征的新兴区域(如工业园区、大型社区),划定3-10平方公里的灵活服务范围,确保运力高效覆盖。

  动态路径优化: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实时分析客流数据,动态规划最短行驶路径,降低空驶率,提升响应速度。

  (二)构建智慧出行平台,驱动数字化转型

  全链路智能系统:搭建涵盖乘客端、驾驶员端、运营端的智慧平台,实现“一键叫车、实时调度、动态导航”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大数据深度应用:通过分析日均2100次用户访问、2300单呼叫数据和市民反馈意见,持续优化路径规划逻辑,订单应答率从开行初期的59%提升至现阶段的76%。

  (三)打造特色服务体系,提升用户体验

  全场景服务覆盖:支持线上下单、线下即时乘车,惠及“一老一小”群体无手机和不会用手机群体,服务不同年龄段市民。

  亲民票价体系:执行2元“一票制”,纳入全市公共交通换乘优惠,老年卡、学生卡通用。

  品质化乘车环境:全新车型、轻音乐系统,并对驾驶员开展“响应公交”多场景服务培训,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四)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推动持续优化

  多通道用户反馈:开通官网热线、小程序订单反馈等渠道,实现市民问题和需求的及时反馈与处理。

  版本迭代升级:智慧平台完成超30次版本更新,新增“失物招领”“实时路况预警”等功能,有效提升用户粘性。

  三、取得成效

  (一)社会效益显著,市民获得感增强

  出行效率提升:乘客平均出行时间减少13.4分钟,步行距离缩短280米,换乘次数降低0.4次,实现“家门口到目的地”无缝衔接。

  覆盖盲区清零:162个站点覆盖超23平方公里运营范围内所有次支道路,服务轨道站、社区、学校等关键节点。

  (二)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利用高效

  运力成本节约:与传统常规公交相比,利用最少的车辆、线路资源实现了最大区域覆盖,满足了“小、散、偏、远”客流的出行需求,运力投入减少33.3%,16台车辆即可替代24台常规公交运能。

  乘客满意度显著提升:北碚区、沙坪坝区、高新区共计开行响应公交线路4条,投入运营车辆20台,累计服务轨道向家岗区域、轨道曹家湾区域、大学城以北区域、轨道陈家桥区域乘客超86万人,其中70%客流为区域客流增量,用户满意度高达99.5%,“一键直达、无需换乘”的个性化服务极大提升了市民公交出行的舒适度、便捷度,城市公交吸引力明显增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智能驾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响应公交将有望实现高度或完全自动驾驶。这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并能在夜间或低峰时段继续提供服务,进一步满足乘客需求。

  (二)大数据分析与AI优化:利用大数据,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乘客出行需求进行更精准的预测,更进一步提升“响应公交”车辆调度、路径规划智能水平,以实现公交资源的最优配置,为整体公交线网补链、强链、延链,持续满足市民日益美好的出行需求。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