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交通:推进一体化智慧出行体系建设
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品质
一、总体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有关决策事项落地见效,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厦门市交通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新模式,牵头搭建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推出“厦门交通码”,打破公共交通运营企业数据烟囱,扎实推进地铁、BRT、常规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深度融合。2023年9月1日,厦门交通 “一码多乘”便民服务场景正式落地应用,截至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达到660多万,累计使用量超1.2亿人次,相关成效获央广网、人民网、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
厦门交通码宣传片截图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搭台”,构建出行服务体系。一是统一顶层设计。牵头轨道集团、公交集团、信息集团等单位,成立厦门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专班,开展出行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出行发展战略,推动跨方式、跨主体、跨区域的出行服务资源整合。编制《厦门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和《“一码多乘”场景建设方案》,历时3个月完成“厦门交通码”的开发和部署。二是统一用码规范。牵头编制《厦门市公共交通二维码应用技术规范》,确定了二维码的数据结构,并规范了其信息接口、受理终端、用户客户端和支付应用场景的要求,将原有地铁、BRT、公交及轮渡乘车(船)码进行彻底整合。在不增加码长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在线和双离线模式正常使用,保证了用户的良好出行体验。三是统一服务底座。建立统一乘客管理体系、统一秘钥体系和统一交通数据交换系统。保证了不同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票务系统中乘客信息的一致性和互认互通,支持不同运营主体之间票务数据的对账清分,为各运营主体提供综合交通信息查询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企业唱戏”,丰富出行服务场景。一是拓展应用场景。携手轨道集团、公交集团、象屿集团和海沧交服等多家公共交通运营主体,依托“厦门交通码”,推出地铁、BRT、常规公交、轮渡居民航线及海沧农客等5种场景的便捷出行服务,也使得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5场景通乘的城市。二是拓宽使用渠道。联合多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出行服务平台,将“厦门交通码”上线至多个客户端,目前已入驻应用包括厦门交通微信小程序、厦门地铁App、厦门公交App/小程序、闽政通App、厦门人社、屿见厦门、支付宝App等;三是丰富个性化出行服务。依托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和“厦门交通码”,交通运营主体和信息服务商推出了各具特色、多方式、个性化的一站式出行服务。轨道集团探索开发以地铁、BRT为骨干,常规公交和共享单车为补充的一站式联程出行服务产品;公交集团推出“碳吉”出行服务品牌,提供个性化综合交通信息查询服务;支付宝App推出全国老年人免费乘车服务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服务,并提供了人均16元的暑期交通出行补贴和人均10元的开学季交通出行补贴,仅一周时间领取量达10万份。
(三)“数据赋能”,提高出行服务效能。一是出行需求挖掘。汇聚并打通地铁、BRT、公交出行数据,建立统一乘客管理体系,将分散在各公共交通运营主体的乘客信息进行统一汇聚,构建出行用户画像,深度分析出行需求和规律,为公交线路优化、地铁运营时间和行车间隔调整提供决策支持。二是运力科学调配。利用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的实时出行数据,对机场、火车站和地铁换乘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的客流量进行智能监测和预警,将出行需求信息推送至周边出租车和网约车驾驶员,精准调配运力,快速疏散人群。三是补贴精准兑现。依托统一乘客数据,助力海沧半程马拉松和建发国际马拉松两项赛事,为6.6万名参赛运动员提供免费乘坐地铁和BRT的便捷服务;依托国家人口基础数据,实现全国65周岁以上老人刷码免费乘车;依托市委人才办高层次人才数据,实现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刷码享受公共交通出行优惠。四是停车换乘无感付。依托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打通轨道票务系统和停车场智慧停车系统,让市民在选择P+R出行时,享受到“换乘自动认定、优惠免申即享、离场无感支付”的便捷。通过数据匹配,让财政补贴更精准、更直达,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取得成效
“厦门交通码”整合了我市地铁、BRT、常规公交、居民轮渡、海沧农客等所有公共交通的乘车(船)二维码,提高了厦门市民及外地游客出行的便捷性,打破了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数据烟囱,并为多家交通运营主体和信息服务商提供发码服务和出行需求分析挖掘能力,充分释放了企业活力,优化了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达到660多万,累计使用量超1.2亿人次,相关成效获央广网、人民网、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