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停车系统的静态交通数智创新与探索实践

浙江、安徽城市智慧停车项目建设与运营

2025-07-03 16:21:00
申报单位:杭州市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近年来,城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频发,如何科学规划增量泊位的投资建设、有效提升存量泊位的运营效率、充分兼顾停车与充电融合需求、全面赋能“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等现实问题,成为了城市静态交通精细化治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杭州市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杭停股份”)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5亿元,以前瞻性投资、精益化管理、数智化创新,重点发力GBC三端智慧停车应用和停充数智平台输出,逐步成为了一家立足杭州、引领浙江、辐射长三角的综合型停车产业平台公司。目前,公司是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静态交通产业分会和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城市停车专委会两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同时运营管理着国内首个城市大脑停车系统——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

  杭停股份以“Q·Parking智慧停车系统+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双平台为数智底座,全面融入在城市停车领域积累的丰富运营经验,打造了由“标准化、无人化、智慧化、移动化”四大新型能力构建的智慧停车数智运营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成为了国内静态交通领域的领军型企业之一,得到了主管部门、行业权威平台的关注表彰,以及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图 央视报道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

  二、主要做法

  1.以“标准化”降低集成难度、推动全域融合。接口标准制定方面,杭停股份从智慧停车的管理、运营、协作等维度出发,制定了含54项接口在内的《Q·Parking物联网设备标准接口规范》,可支持主流道闸设备、充电桩平台的快速接入。核心研发人员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深度参与了《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接入规范(试行稿)》的编制,涉及停车场数据接入、先离场后付费、P+R停车等38项标准业务接口的定义,为规范全市停车场数据的统一接入提供了落地标准。边缘数据采集方面,通过部署自研Q·Parking云盒硬件,可兼容常见品牌的车牌抓拍相机,使场库数据上报全面符合平台标准,实现场库停车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为高效、完整地利用动态停车数据提供了硬件基础。标准平台打造方面,通过重构停车业务模型,将分散在不同停车渠道和场景重复建设的业务能力,沉淀到Q·Parking业务中台,强化能力复用和流程融合,研发了覆盖路内、路外两大停车场景的Q·Parking城市级停车平台,可实现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的快速接入,不仅能输出杭停股份的标准化运营管理经验,还可依据自身项目特点对平台功能进行灵活“裁剪”,满足实际运营需求。

  2.以“无人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在停车装备升级上,旗下蜻蜓·公园未来停车楼地下420个车位采用了AGV机器人“代泊”的无人化方式,减少了单车位占用面积和层高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节约了泊位建设成本。AGV停车采用“人车分离”模式,只需投入较少现场管理人员,即可支撑场库高效开展智慧停车服务。同时,车主利用Q·Parking小程序预约取车功能,可免去了现场找车时间,对比传统机械车位又减少了取车等待。在车场无人值守上,在杭州余杭区建立的客服中心依托Q·Parking统一客服平台提供了远程运营管理和人工客户服务能力。在杭州主城区、桐庐县,应用“无人值守设备+远程客服+机动巡检力量”实现了场库无人化管理,直接降低了50%的现场人员投入。在嘉兴乌镇,应用“智能平板锁+巡检车+Q·Parking城市级平台”实现了道路停车收费的无人化管理,有效规避了车主逃费、高温雨雪天气应对等人工收费弊端,减少了约65%的道路收费人员投入。在智能客服应用上,率先将DeepSeek接入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并开展问题处理训练,成功分流了70%以上的常见问题,减轻了人工坐席处理压力。此外,应用“AI模型+全市停车动态数据”还提供了智能停车服务,例如通过分析高峰时段和拥堵区域,AI客服可向车主推荐绕行建议,有效化解重点区域、重点时间的动静态交通压力。

  3.以“智慧化”加速城市治理、服务民生实事。在精准投建场景,与建设管理部门合作研发场库建管一体化平台,为公共停车场的建前选址、建中管控、建后评价等提供大数据决策支撑,实现投建模式从重“量”到重“质”的跃迁。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城市管理部门的停车数据与建设管理部门的充电桩数据,构建“空间-时间-需求”三维匹配模型,探索了公共桩选址、停充组合调度等重点场景应用。在道路诱导场景,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在核心道路、三甲医院等供需矛盾突出区域,为广大市民及亚运来杭游客提供了停车诱导服务,寻找泊位时间由5-20分钟压缩为约1分钟。在错峰共享场景,利用停车“潮汐”特征,与杭州富阳区城市管理部门合作,通过“车场硬件改造+智慧停车平台输出”,将错峰共享车场的夜间泊位利用率从20%提升到了80%。在停充融合场景,Q·Parking停充一体化平台应用于杭州规模最大的人才租赁住房项目——亚运村宁巢·美地公寓,通过停充合并支付、预约充电、占位提醒等创新应用场景,为人才租客带来了便捷高效的停充新体验,助力了杭州人才高地的打造。在“车路云”赋能场景,参与杭州首个车路云(车位级)导航停车场改造项目——杭州交投科创中心地下停车场,实现了室内外导航“无缝切换”、泊位级预约、反向寻车等硬核功能,解决了广大车主“停车难、找车难”等实际痛点,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提供了高价值的落地场景。

  4.以“移动化”提升现场效率、赋能精益管理。在现场管理上,研发的Q·Parking运维云助手APP,实现了车位盘点的移动化便捷操作,利用车牌OCR识别技术,以“拍照即盘点”的方式大幅提升了盘点效率,创新性地解决余位数高效校准的行业难题;通过该APP运营管理人员还可远程指导、监督现场人员开展场库巡检、安全生产、应急保障,亦可协同现场人员开展异常收费管控、运维问题处置等。在商家赋能上,Q·Parking商家版小程序实现了场库业态商家自主购买及管理停车优惠券。通过向最终用户发券的全流程移动化管理,减少了停车运营平台与商家的对接耗时,同时提升了商家购券体验和停车卡券发放效率。

  三、取得成效

  1.获得了诸多行业荣誉。2023年,浙江省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浙江省推动城市停车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及了“借鉴杭停经验”。同年,《基于数字化智慧停车系统的自主创新》案例入选中国企业联合会举办的2023年第五届全国智慧企业建设创新案例。2025年,《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项目》被评为浙江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近年来,公司还获得中国停车产业年度公司、十大停车运营商、智慧停车科技公司创新标杆等诸多行业荣誉。

  2.打造了业界标杆项目。旗下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是全国首个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在全市推行的“先离场、后付费”功能为各地停车治理提供了参考范例。旗下蜻蜓公园是杭州市地标级停车建筑,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潜入式AGV机器人停车项目之一,具备垂直起降的智能飞行汽车专用停机坪,开创了国内领先的“空地一体”立体停车先河。旗下海达停车楼作为杭州首座“停车+”综合体的“未来停车楼”,充分运用“云盒+无人值守”等数字化智慧停车系统赋能,入围2022年英国“世界建筑新闻奖”交通类项目。智慧停车模式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公司于2021年发行了浙江省首单智慧停车ABS产品,总规模7亿元;2024年,再次发行4.6亿元ABS产品。

  3.取得了显著运营成效。Q·Parking智慧停车系统已迭代至4.0版本,注册用户近200万,月服务车流量超1270万次。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接入了杭州市6211个停车场(点),其中4378个停车场(点)的102万个泊位开通了“先离场后付费”功能,实现了“一次绑定、全城通停”,平均离场时间缩短至10秒,累计提供服务超3.5亿次,显著提升了停车效率,为市民节省了宝贵时间。

  4.复制了多项经典案例。基于自主研发的Q·Parking系统与物联硬件设备形成的智慧停车产品体系,杭停股份已走出杭州主城区,将智慧停车综合解决方案输出至杭州余杭区、杭州临平区、杭州桐庐县、嘉兴乌镇镇、金华兰溪市、黄山祁门县、台州湾新区七个城市级项目,为当地静态交通数字治理提供了“杭停方案”,提升了属地停车管理能力和车主出行体验,得到了合作方的高度认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