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季冻区高速公路安全增效

2025-07-03 16:47:14
申报单位: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本《案例》针对东北地区高速公路桥隧众多、上下坡路段密集、自然灾害频发、易积雪结冰等特点,以G12珲乌高速及其联络线(共889公里)为试验路段,通过集成寒冷地区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构建起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精细化管控、精准化救援和智慧化决策的高速公路安全监测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雪、雾、结冰等恶劣条件下通行效率和应急处置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和“互联网+”路网综合服务,提升路网信息的可视、可测、可控和可服务能力。项目编制《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等五项标准规范,示范成果已在全省高速公路推广应用,为全省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技术和实践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监测感知

  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和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实现对桥梁、隧道、路基路面的全天候监测,确保基础设施的健康和安全。气象监测站精准感知和预测季冻区的冰、雪、雾等气象灾害,特别是在冬季严寒气候条件下,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和预警。车路协同系统通过部署毫米波雷达、智能车载终端和路侧设施,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和实时数据采集,提升交通事件检测的准确性和应急响应的及时性。

  (二)系统平台

  项目的核心系统平台是一体化管控平台。该平台集成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功能,实现对高速公路各环节的全面监控和高效管理。平台通过三维模型、精准地形图和倾斜摄影影像,导入GIS系统,提升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管理和运营方面,平台整合路网运行监测、交通流量分析和气象信息预警等多种数据,提供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和应急处置功能。养护方面,平台结合养护信息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和大屏可视化,实现公路养护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实现事故快速定位、紧急呼叫、资源调度和实时路况监测,显著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三)数据分析

  项目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综合管理和决策支持体系。通过融合来自各类感知设备、互联网和用户终端的数据,实现路网运行状况、交通流量、气象信息等多源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基于这些数据,项目构建了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持交通状态监测、事件预测和应急响应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智能分析和处理。用户位置伴随式服务系统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出行信息服务,提高出行服务的精准性和用户体验。

  (四)技术创新

  一是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对公路、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进行精准监测和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二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体系,通过安装在路侧和车载的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交通流量、气象条件和路面状况等数据,并利用云计算平台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形成交通状况的动态监测和预测能力;三是通过部署车路协同系统,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提升交通事件检测的准确性和应急响应的及时性。

  (五)技术亮点

  一是利用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收集和分析公路设施状态,包括路面状况、交通流量和气象信息。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或潜在问题,立即发出警报和预警,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二是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基于北斗定位技术,提供事故快速定位、紧急呼叫、资源调度和实时路况监测等功能,大幅提升应急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三、取得成效

  (1)功能效益:一是通行能力提升。示范通道日均车流量从12.60万增加到14.20万,同比增长12.70%;二是通行效率提升。通过感知交通事件、实时预警和诱导,在提升车流量的同时,平均车速保持稳定。

  (2)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经部规划研究院后评估确认,试点通道万车事故率由1.18起下降至0.66起,下降44.07%;应急事件平均处理时间下降29.2%,通行秩序恢复速度加快,交通事故所产生的人员、车辆、道路经济损失显著降低。同时有效提升路段通行效率,实现企业增收。

  (3)社会效益:通过“吉林高速96122”微博、“吉行高速”微信小程序及App,项目构建了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显著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吉行高速自上线以来,累计使用人数达243万,注册用户数达164万,单月最高浏览量达700万次,推送阻断信息4.6万条,在线客服累计受理咨询9.8万次。

  该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首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代表案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