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报销凭证电子化 引领绿色出行新浪潮
一、项目介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的重要指示,同时,根据2023年财政部等九部委《关于联合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2024年中国航信建成了数电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以下简称“电子行程单”)行业级开具平台,为所有航司和代理企业的电子行程单业务提供技术支撑,打通了民航旅客无纸化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传统纸质行程单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成本负担及乘客遗失票据、携带不便、信息泄露等难题,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了民航服务体验。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覆盖所有37家国内航空公司和所有代理人。自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系统月开具量从5000余张大幅跃升至320余万张,其占比也由原本的0.05%显著增长至36.5%,成功达成电子行程单业务“常态化开具”、“应开尽开”、“规模化开具”目标,革新了民航旅客的报销流程,预计年节约社会成本1.49亿元,年节约碳排7800吨,人均每张开具时间节约6分钟。
二、主要做法
(一)践行央企责任,优化平台建设。电子行程单开具平台的实施是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在民航垂直领域的重要应用,系统的建设涉及与民航清算系统、国家税务总局乐企系统、各个航司的销售系统、电子客票系统的多方集成,涉及航司用户、代理用户、财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多种角色,包含系统建设目标和市场推广目标,复杂度高,时间紧,任务重,中国航信践行央企责任担当,以电子行程单开具、交付为核心功能,满足试点扩面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家税务总局、民航局的管理需求,兼顾航司、代理用户的使用需求,联合试点企业攻克了数电票复杂模式场景下的多项挑战,在较短的时间内支持了12大类场景应用。从最简单的单程、往返,到现在的退改签和部分特殊场景使用,包括现在航空公司特别关注的唯一性,使得数电票的应用场景和覆盖度逐步丰富完善,满足了行业发展多样化需求,显著提升服务效率。
(二)体现关基能力,保障政策落地。中国航信作为民航业的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商,始终致力于在确保核心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营的同时,为整个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保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数电发票的推广政策,充分认识到数电发票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财税合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支持配合财政部、税务总局、民航局关于电子行程单业务开具时限延长、取消“白名单”限制、全面开放代理人、受票方扩大至所有企业和自然人等政策要求,利用深厚平台技术背景,限时完成政策上线,大力推进了电子行程单新政策的实施与全行业的推广。
(三)创新技术应用,重塑业务流程。中国航信在行业变革中,通过实现电子行程单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运用数据库分布式存储技术和自主研发的PaaS云平台,构建了弹性资源池,实现统一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业务响应能力、提高资源安全性以及简化资源配置。同时,依托数字签名技术构建核心防伪屏障,结合OFD版式文件打造标准化交付载体,机票报销凭证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安全验证与高效传输的双重升级,显著提升了报销便捷性与数据真实性保障。
(四)探究行业痛点,定制特殊场景应对方案。民航发票数电化改革初期,面对税控发票、数电发票、纸质及电子行程单并存的复杂环境,发票重复开具成为行业痛点,既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又带来税务风险。中国航信精准洞察市场需求,深入调研客户痛点,迅速响应并创新开发出跨系统、适应复杂场景的数电票验重机制,有效解决了发票唯一性问题。同时,针对积分、里程兑换等特殊环节金额开具差异问题,快速响应并制定方案,主动与多家航司沟通,获一致认可后实现上线投产。
(五)深化产业协同,促进生态共赢。航空公司客户提出可以授权代理企业销售航空公司本票后开具本票电子行程单的需求,为了达成“应开尽开”的目标,中国航信协同清算中心及航空公司进行商讨,拟定了两套方案。方案一:代理企业通过航空公司提供的渠道开具电子行程单;方案二:清算中心管理系统提供授权工具,支持航空公司对代理企业点对点授权,允许代理企业通过电子行程单开具平台自行开具航司本票电子行程单。目前东航已开发相关系统供代理企业使用,国航使用授权方案,实现对代理企业开具授权。后续,各航司可参考国航和东航的经验做法,结合本公司实际运营情况,选用以上方案解决代理企业开具本票电子行程单问题。
三、取得成效
(一)平台成效凸显,推动行业数字化变革。在中国航信积极推广与航空公司、代理企业的全力配合下,自2024年1月到2025年4月,本平台已开具电子行程单超2000万张。电子行程单的市场占比从2024年1月的0.01%迅速增长到2025年4月的39.78%。电子行程单开具量还在逐步增加,纸质行程单在管理、印制、发放、作废回收、打印、系统维护等方面的成本显著降低,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为行业数字化变革积累了成功经验,充分证明全面推行电子行程单的可行性与前瞻性。电子行程单试点的成功有力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2024年11月,三部委发布新公告,要求2025年9月30日后电子行程单全面替代纸质行程单,此举将全面推进民航旅客运输服务领域的数字化革新。
(二)攻克难点,保障发票唯一性。当前民航市场存在税控发票、数电通用发票、纸质及电子行程单并存现状,则发票唯一性验证就成为行业所关注的重点,否则可能引发税务风险。中国航信敏锐洞察市场需求,深度调研客户痛点,迅速响应并创新开发出跨系统、适应复杂场景的数电票验重机制。该机制有效解决了发票重复问题,提升了财务处理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保障了税收合规性。这一举措解决了行业痛点和客户的后顾之忧,不仅体现了中国航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更为推动民航发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
(三)拓展OFD版式技术应用,助推企业降本增效。电子行程单开具平台现已成功实现基于 OFD(开放版式文档)格式的文件交付。自主研发的成熟OFD文件版式技术体系,不仅为电子文档管理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其可复制性更蕴含深远的社会价值:一方面,该技术通过数字签名与OFD文件的深度融合,构建了“防伪+防丢失”的双重保障机制,显著提升了文件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其规模化应用能有效减少纸质文件流转,在降低社会碳排放量的同时,实现行政成本、存储管理成本的双重节约,并依托统一格式规范为文档归档、数据分析提供便利。
借助平台应用的OFD技术与数字签名相结合的创新方案,可高效赋能电子合同、电子公文等数字化、电子化转型场景,同时针对传统文件形式或存在技术局限的领域提供升级路径。通过推广OFD版式文件标准化应用,不仅能够构建涵盖文件生成、流转、存储及验证的完整上下游生态体系,还能依托国产化技术底座实现自主可控的文件处理能力,为各行业提供更安全、便捷、可扩展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创新不仅具备单点应用的示范效应,更有望通过社会层面的广泛覆盖,形成“降本增效、绿色环保”的规模化效益,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文档安全管理树立新标杆。
(四)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能,降低运营成本。中国航信深入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化战略,通过推广电子行程单实现了服务升级的新突破。中国航信构建了统一标准的交互接口,高效连接了政府、航司、代理人与旅客,成功打通了民航旅客无纸化出行报销的全流程链条,显著提升了旅客报销的便捷性与企业报销入账标准的统一性。这一创新举措预计年节省耗材成本1950万元,邮寄成本减少1.3亿元,人均每张开具时间节约6分钟。电子行程单的应用以其全程无纸化、低能耗的优势,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加速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还通过数据的贯通与流程的优化,显著提升了服务效能。
(五)降低碳排放,促进行业绿色转型。电子行程单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民航业的碳足迹。纸质行程单从印制、存储、发放直至报销、入账等伴随着大量碳排放。据估算,每年凭借电子行程单可节约碳排 7800吨,有力助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六)聚焦绿色宣传,贡献社会价值。中国航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通过汇集航司、代理人及企业的社区公众号,构建电子行程单社群,强化绿色服务宣传与品质提升;人民日报、航旅圈、国资报告、中国航信系列平台及环球旅讯等新媒体也对电子行程单推广使用进行了报道传播;中国航信还参与环球旅讯圆桌论坛等行业交流,分享数电票推广的绿色成果与挑战,全方位推动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确保旅客能够深切体会到国家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出行体验与实现绿色出行方面的显著成效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