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流FFT2.0数智营运赋能平台
一、项目概况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国高速公路进入了“一张网运行、一体化服务”的新阶段。围绕提升公众“快速通行”和“品质服务”的两大核心体验感,2021年江苏开展了“基于新基建的高速公路准自由流收费关键技术”课题,并在五峰山高速准自由流收费站顺利并网运行,标志着江苏高速率先进入了自由流“有卡无亭”的快速畅行时代。
自由流FFT2.0数智赋能平台以“云网边端”一体化数字新基建为底座,采用云计算、大数据、5G以及人工智能AI等技术成果,通过收费值机稽核等业务融合、以及各系统的容器化部署等方式,实现云收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助力高品质收费营运服务和用户畅行体验感的两感提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
二、主要成果
自由流FFT2.0数智赋能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新基建等科创技术,以“算力云、工具箱、连通器”攻克高速公路收费业务的关键技术难题,融合收费、值机、稽核等核心业务,以“在线、实时、智能、生态”四大特点全面推进高速公路收费业务数字化转型。
一个“算力云”。
一个“统筹布局、统一管控、自主安全”的算力云,算力100 TFLOPS(每秒100万亿次浮点运算),将资源以容器颗粒度分割,实现业务全容器化统一管控,进一步提升资源融合调度的效率,轻量化支持路网异构部署环境,将中心服务延伸到边缘、终端等任意需要的地方;同时连接分布式边缘算力,以满足实时性业务需求,最终形成“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云服务。
一个“工具箱”。实现服务套餐自助化。围绕建设、营运、技术、服务一体化融合决策,以"应用一次开发赋能全网"的理念为支撑,提供在线计费、实时稽核和智能值机三大服务,实现涵盖“建设+技术+管理”的一站式多应用服务套餐,并不断推出全新版本,迭代衍生多个应用,快速适应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需求。
一个“连通器”。
一个收费值机稽核多业务连通的自由流云收费系统。系统还汇聚收费、稽核、值机、调度、客服、服务区等全服务资源,同时横向联通高速交警、交通执法等跨部门业务平台,对已有点状化、线状化、碎片化功能进行串接整合,形成万物互联智慧化协同的综合性数字服务平台,满足公众出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连续性、独立性、舒适性六大需求。
在线,让车云一体。传统的计费方式采用兜底计费、卡内计费、在线计费三种方式,“同程不同费”及分时段分路段的差异化收费一直是困扰司乘用户的难题。借助卷积神经网络等各类算法,云收费系统可以实现入口车型识别矫正,中途门架实时计费、精准还原路径,出口秒级计费,实现省内计费准确率达100%,计费效率提高3倍以上,约减免差异化通行费1158万元/月,真正做到“车在跑、云在算”。
实时,将稽核前置。借助AI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多维融合技术,云收费系统已形成共计5790万辆车辆云画像、5类53种标签的稳定车辆特征模型库,一旦出现车型不一致等问题,出口便可实时修正,变“事后追缴”为“事中稽核”,转“稽核打逃”为“稽核治理”,让“事后有感”变“实时无感”,每月稽核工单减少5万条。每月减少因跟车、客货车大车小标带来的通行费损失300万元。
智能,化繁杂为简。立足“少人化、无人化”的未来收费站构想,以智能设备减少人工投入,用数智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云收费系统另一大亮眼特色。借助特情智能识别和云端自动快速处置,特情处置流程从28类减少至22类,处置效率提升6倍,过车平均时长从120秒下降到5秒,收费值机人员工时下降30%。
生态,使万数共聚。云收费系统是开启自由流开放生态圈的一把“万能钥匙”。一方面,软硬件解耦、业务流程规范化、微服务化以及接口的标准化实现了不同设备、软件等一系列云收费供应商在同一云服务生态平台下的互相兼容。另一方面,特情、客服、ETC发行等不同业务数据之间不再是独自作战的孤立“个体”,而成为业务融合互联的互助“集体”,共同搭建出美好出行服务生态圈。
目前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其他知识产权10 项、论文/专著7篇以及编制发布的标准指南4项。
三、应用成效
目前,该技术应用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全省收费站特情处置效率提升6倍,兜底计费减少0.5%,全面提升收费站通行效率;主动管控技术应用路段,通行流量提升12%,通行速度提升19%。
收费站方面,实现省内计费准确性100%,基本取消兜底计费,平均计费耗时≤30ms,同程不同费投诉降低85%。特情处置方面,入口特情率由原来的1.5%下降到约0.67%,特情处理时间由原来的18秒下降到15秒;出口特情率由原来的3.5%下降到约1.66%,特情处理时间由原来的31秒下降到29.5秒。稽核方面,在线车型矫正 8000辆/天;车辆云画像累积5790万辆、5类53个标签,3000w+月活标签;稽核数据减少约1500条/日;实时挽回通行费损失约达25万/日,全国推广后对整个行业的精准收费效益非常可观。通过端侧集约化建设、智能化升级,降低收费员工作强度,实现了一人同时管理多条人工车道的模式,对于中小规模的收费站,平均每个班次2-3人即可管理10个左右的车道,收费、值机人员工时下降30%,节约人力30%。
路段方面,该项目通过数字赋能,大幅降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本,与传统物理扩容相比,节省近一千亩土地资源。以宁沪高速无锡段为例,全线八车道智慧化改造42公里投资2 亿元,达到与投资70 亿元物理扩容相当的效果,在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河北等十余个省市30余条高速公路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今年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更是将智慧扩容作为四项核心实施内容之一,在全国补贴300亿元,带动1000亿元资金,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