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
一、基本情况
1. 成果概述
当前,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为扬州市13条新兴产业链之一,港航业占扬州全部货运量超六成,为扬州重要的根基产业。扬州海事局以扬州市船舶业和港航业监管服务实际为导向,开发“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全面汇聚进出扬州船舶信息、船舶装卸货物信息、船厂建造船舶信息等,实现码头调度全智能、港口数据全覆盖、船舶动态全记录、航次信息全掌控、货物流向全掌握、新建船舶全链条监管,助力扬州市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港产城融合发展。
2. 成果实施主体、服务对象及适用场景
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主要服务于港航行政管理部门、港口生产作业单位、海事监管机构,平台共计25个一级功能模块,112个二级功能模块,主要分为五类用户:
船舶船员用户:船舶(进港)预报、货物预报、锚泊服务申请、引航服务申请、岸电使用申请、进港服务指南、拖轮服务申请、污染物排放申请、免费交通艇申请等。
生产调度用户:进港作业预报管理、预报审核、船舶调度、进港核查管理、离港核查管理、货权转移管理、预报变更管理、可视化排船、工班计划发布、工班计划管理等。
造船企业用户:新造船舶维护、新造船全链条申报、船舶岸电、船舶供受油、污染物接收、已交付船舶查询等。
政府监管用户:船舶动态信息、货物动态信息、远程自动核查信息、码头现场核查信息、锚泊审核信息、污染防治积分管理、码头积分管理、干散货选船管理、船岸作业安全监管、查询统计等。
执法监管用户:海事执法人员实行船舶动态信息、货物动态信息、远程自动核查信息、任务管理、违法登记、船岸作业安全监管等。
3. 成果建设方案简述
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主要内容为“123”:
“1”是“一个数据库”:全面汇聚扬州市港口码头生产信息、船舶装卸货物信息、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建造信息等,建设扬州市唯一准确的港航全要素数据库。
“2”是“两个应用端”:移动端集成在“船E行”APP,供港航企业和船舶船员使用。执法监管端集成在江苏海事局“智汇江海”平台,供执法人员使用。
“3”是“三个子模块”:建设港航一体化平台,实现码头调度智能化、货物装卸精准化,全面提升扬州市港口码头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建设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监管模块,以智慧赋能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纵深发展,提升船舶建造效率、减少船舶建设过程中的污染。建设“绿色通道”模块,保障煤炭、石油等海运重点物资运输平稳有序,提高大型海轮进出效率、减少燃油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4. 实施应用情况和主要特点
在扬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扬州市船舶业、港航业数字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推进港口生产由传统向智能转变,港航调度由区域向集群转变,助力扬州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成效包括;
(一)首次实现新造船舶下水、试航、污染物接收、供受油等20个环节全链条监管服务,累计服务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超461艘、金额超600亿元。
(二)实现船舶动态全记录、船舶航次信息全掌控、货物流向全掌握,累计服务船舶进出扬州口岸超14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超1.6亿吨。
(三)通过片区统一交通组织,确保重点能源物资船舶第一时间引航、第一时间靠泊、第一时间装卸,累计维护保障万吨级以上大型海轮“直进直靠、直离直出”超300艘次、保障重点物资超1200万吨。
二、成果针对性
扬州沿江产业包括港口、船厂等,但主要是粗放式、野蛮式发展,呈现出码头数量多、港口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情况,未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港口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发展滞后、层次不高,已经成为扬州市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掣肘。
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以扬州市港航业监管服务实际为导向,开发“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全面汇聚进出扬州船舶信息、船舶装卸货物信息、船厂建造船舶信息等,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码头调度全智能、港口数据全覆盖、船舶动态全记录、航次信息全掌控、货物流向全掌握、新建船舶全链条监管,助力扬州市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港产城融合发展。
三、成果创新性
一是全面汇聚船舶业和港航业数据。依托平台建设,全面整合、梳理、清洗了船舶、船员、货物、航运公司、船厂、引航、锚地、船闸、信用等信息,扬州市历史上第一次建成港航全要素数据库,各港航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有效打通,形成了一个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港航信息“云库”,推动港航服务由单兵作战向共治共享转变。
二是首次实现新建船舶全链条监管。系统实现新造船开工确认、新船出坞、船舶岸电、船舶供受油、污染物接收等20个节点全链条管理,扬州海事局辖区全部20个船厂、8家试航公司、超过100名试航船员全面深度应用新造船模块。以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为依托,全面推进扬州有关船企智转数改网联升级、节能减排设备引入、管理水平提升,推动扬州船舶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三是提升扬州市港航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平台实现智能化全流程生产调度作业系统,船舶可远程申报人、船、货、航次等进港信息,港口码头实时提供泊位、调度计划、作业进程等信息,行业管理部门及时发布气象、水文、通航环境、航行通警告和监管要求等信息,实现“一货一单、一船一档”,推动港口生产由传统向智能转变,提升装卸货效率。通过平台实现“先提交污染物再进港”“船舶接入岸电再装卸货”,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率100%、船舶岸电使用率95%,助力港航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是助力大型海轮“绿色低碳”航行。为原油、液化石油气、煤炭等重点物资运输船舶开辟绿色通道,实时跟踪大型进江海轮船位,通过片区统一交通组织,确保重点能源物资船舶第一时间引航、第一时间靠泊、第一时间装卸,高效服务辖区重点能源物资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减少大型海轮航行、停泊、等待时间,减少大型海轮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四、成果实效性
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已在长江江苏段船舶、船员、航运公司、港口码头、船厂企业中全面运行,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累计保障超461艘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金额超600亿元;累计服务超14万艘次船舶安全靠离泊、货物吞吐量超1.6亿吨;累计维护万吨级大型海轮“直进直靠、直离直出”超300艘次、重点物资超1200万吨。
五、成果可推广性
一是提升扬州港口码头装卸效率。依托平台统一调度功能,推动船舶进出港、靠离泊、锚泊、拖轮等统一调度,实现船舶“无计划不进江不进港”,大幅提升泊位利用率和生产作业效率。依托平台新造船管理功能,实现新造船全链条监管服务,以智慧赋能扬州船舶业和港航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水上交通本质安全水平。依托平台实现码头对靠离港船舶实施安全和防污染“进港五核查”(配员、AIS显示、船名船籍港标识、污染物排放、岸电使用情况)“出港三核查”(超载、超航区和配员情况),推动码头、船舶安全和防污染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平安长江”“绿色长江”建设。
三是促进扬州市港产城融合发展。“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的建成运行,打通了港航全要素数据通道,有效促进各港航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生产经营一体化、安全管理协同化,真正实现“一船全景、一货全景、一司全景、一港全景”互联互通,为扬州沿江港口业、航运业、造船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四是有利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扬州市港航一体化协调服务平台实现一屏查看船舶航次信息、一屏查看货物来源流向、一屏查看码头生产作业情况、一屏查看港口运行管理要素,船舶航行效率进一步提升,船舶高峰流得到有效压减,通航风险持续降低,长江扬州段水上物流效率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