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数字交通建设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的新动能。数字交通作为算法经济的重要领域,是建设交通强国、推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传统交通向数字交通转型跨越发展工作,以智慧交通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开拓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初步建立起了智慧交通基础平台,在算法交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市数字交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政府和群众关注度高,但也存在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线长面广、群众投诉率居高不下、营运车辆安全行驶系数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低下、原有信息化系统智能化程度低、数据分布散乱、部分监管功能缺失等问题,已不适应行业管理需要。
为此,市交通局以解决存在问题为出发点,以发挥交通大数据的关联分析能力为核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将视频智能分析、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统计分析建模等目前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智慧交通项目建设中,集成现有系统的信息数据,把城市交通运输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对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创立智慧交通业务管理新模型,为政府提供辅助决策分析和数据支撑,为行业管理部门监管市场提供信息化抓手,为社会提供智能便捷化交通数据服务,打造智能人机交互平台,让智慧交通真正深入到民众的实际生活中,使群众充分享受智慧交通建设的福利。
按照边建设变完善的思路,市交通局于2020年8月启用试运行智慧交通平台,并逐步将班线客运、公交、出租车、驾培、维修场站等交通运输市场运营数据纳入交通大数据中心。为进一步发挥平台对交通运输领域应急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功能,经局党组研究,将智慧交通平台与应急指挥系统数据并网,成立智慧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并对交通应急指挥车辆视频数据、遥控无人机互动视频数据、路网监测数据、舆情监测数据与智慧交通大数据同步联网联控,实现交通运输应急指挥高效现代化,运用现代科技有效处置交通运输突发事件。
二、典型场景
智慧交通项目
按照《天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意见》要求,智慧交通项目列入我市智慧城市建设首批实施项目。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于2019年10月份开工建设,并于2022年3月份平台建设全部完成和项目验收,交付我局使用。平台已接入出租车、公交车、班线车、售票、投诉、舆情、路网、场站、驾培、维修、应急等数据,涵盖62个数据目录,200余万条数据项。智慧交通平台建成交付使用后发挥的功能和职责主要有:对全市重点营运车辆实现100%动态监控全覆盖,交通运输行业运行数据分析,舆情研判管控、路网监测、交通应急指挥、道路运输行业维稳、投诉受理、运输市场非现场监管、社会便民服务及应急救援日常演练等。
建设内容包含五大类一级平台,43项子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展示中心。采用LED高清大屏,将智慧交通服务平台有关大数据处理、视像显示以及所有信息处理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同步展示、集中控制,独立机房和云服务器并用,保证各功能子系统可实现同步联动。
(二)大数据分析平台。集成汇总道路运输市场各项基础数据,包含:班线客运、出租客运、公交客运、驾驶培训、客运场站和机动车维护的运营数据,投诉、舆情数据。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为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
(三)应用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公交都市”管理系统,包含公路、航空、铁路客运联网换乘系统、油价补贴核算系统、公交评价系统。建设车站全景AR视频系统,全面提高客运站的运行指挥控制能效。
(四)便民服务小程序。通过微信公众号渠道,向群众提供出租车失物查找招领、联运换乘、网约车出行、班次动态信息查询、运输服务评价、投诉建议等服务。
(五)车载硬件升级。升级出租车2G拍照定位终端为4G视频智能终端,实现驾驶员人脸智能识别,杜绝无证人员驾驶运营;升级两客一危车辆2G定位终端为4G视频智能终端,智能判断驾驶员疲劳驾驶、偏离车道行驶等违规行为,提高安全驾驶水平。
平台功能包含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行业管理提供科技手段和为社会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等。
(一)数据支撑政府辅助决策
1.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指挥
前线交通应急指挥车和无人机与后方平台远程实时传输音视频数据,如遇通讯信号故障,可切换卫星信号传输,便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快速调度指挥应急运力。
2.出租车运力投放
通过对出租车载客率、驾驶员营收等数据分析,判断出租车市场当前饱和程度,为政府制定运力投放计划提供数据支撑。
3.出租车运价调整
通过对出租车运距数据、营收数据及差次数据综合分析,为出租车运价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4.公交线路布局
通过对出租车上下车热点数据及公交线路分布热点数据分析,有针对性进行公交线路调整或新增,科学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
(二)行业市场管理
1.出租车维稳监管
通过对出租车辆实时动态定位数据监管及上线趋势分析,可及时发现出租车群体性聚集行为,便于安排执法力量和企业及早化解矛盾。
2.运输行为非现场监管
通过公交、出租车车载4G视频,远程查看车内运输行为,非现场查处驾驶员不着工装、吸烟、接打电话等违规行为;通过出租车驾驶员人脸识别和计价器联网绑定,杜绝无证人员从事出租车经营。
3.两客一危车辆安全行驶
通过车载智能终端对驾驶员人脸和车前道路进行分析,智能判断驾驶员打哈欠、挤闭眼睛、接打电话、偏离车道等疲劳驾驶行为,及时向驾驶员和企业管理端报警,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4.运输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对运输市场投诉数据和舆情数据进行分析,帮助行业管理部门掌握市场矛盾热点和趋势走向,对各运输企业和车辆服务质量进行考核,通过服务质量黑白名单,便于对运输企业进行奖优罚劣。
5.运输市场动态掌控
通过对各运输工具、场站、经营行为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帮助行业管理部门实时掌控道路运输行业各运输市场的运营情况动态信息
(三)便民公益服务
1.出租车失物自助查找。通过微信小程序输入乘车信息,自助查找乘坐过的出租车。2.客运信息联网。班线、航空、高铁、公交信息联网,智能换乘出行工具。3.网约车信息集成。集成我市所有网约车信息,一站式约车。4.班次动态信息查询。实时了解公交、班线出行方式的线路运行信息。5.运输服务评价、投诉建议。对乘坐的出行工具进行服务评价、投诉和建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智慧交通系统在农村公路和部分国省道覆盖面不全,数字公路建设方面相对较弱,大交通智慧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智慧交通二期项目建设的支持,推动全要素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全面数字智能化。
一是建设覆盖全市公路的数字公路网。包括我市行政辖区内所有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农村公路,通过建设路网高清视频头,实时掌握全市各路段运行状况,车流状况。
二是发展低空经济。打造低空飞行器研发基地1个,试点建设低空航空器辅助作业巡检路段1条,试点建设低空航空器辅助旅游观光站1座,在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站1座。
三是建设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灾害预测与预警系统,智能高效指挥各类应急资源,与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对接共享,科学应对和处置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