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一、实施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票务管理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升级变得尤为重要。“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系统的革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体化运营,彻底告别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烟囱式”现象,破除“信息孤岛”,打造以乘客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实现用户体系、支付体系和消费场景的统一共享,让市民群众的出行体验越来越好、智慧公共交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需通过技术需求调研及分析,分析“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在轨道交通行业票务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应用需求、应用方案、商业模式及技术发展路线,通过与虚拟化技术、数据资源管理技术以及软件定义技术,结合国产化信创设备在生产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建设一套基于互联网+票务管理平台,提升地铁票务管理智慧化水平:
1. 提升票务管理效率
“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票务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处理,极大地提高了票务管理的自动化水平。通过在线购票、电子支付、二维码检票等功能,乘客无需排队购票,减少了人工售票和检票的工作量,从而显著提升了票务管理的整体效率。
2. 优化乘客出行体验
借助“互联网+”技术,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网站等渠道实时查询票务信息、规划出行路线、在线购票等,极大地方便了乘客的出行。同时,电子票务系统还能有效避免假票、逃票等问题,提高了乘车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3.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票务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客流情况,为运营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及时调整运力安排、优化线路布局。这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4. 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
“互联网+”技术在票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是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够提升票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还能够与其他智能交通系统相集成,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5. 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着巨大的客运压力。传统的票务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的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为票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6. 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互联网+”技术在票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将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同时,它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在这种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票务管理效率、优化乘客出行体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还能够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以及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做法
(一)技术路线
聚焦于“互联网+”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票务管理的效率与智能化水平。为此,设计了一套综合性的技术路线,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国产化信创设备为基础,结合微服务架构、SOA理念、容器技术以及数据集成技术,共同推动票务管理系统的升级与转型。
首先,采用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将票务管理系统拆分为多个微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特定的业务功能,如用户中心、票务平台、支付中心等。这种架构不仅降低了服务间的耦合度,还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微服务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支持,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其次,融入SOA理念,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实现票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如轨道ACC系统、NOCC系统等)的无缝对接。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架构,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效能。
在开发运维方面,采用主流持续交付框架,结合“互联网+”技术中的自动化测试和部署工具,实现了代码的快速迭代和高效部署。这不仅缩短了系统更新的周期,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充分利用容器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为票务管理系统构建了一个轻量级、可移植的运行环境。容器技术不仅简化了系统的部署和管理,还通过资源隔离和动态调度,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响应速度。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微服务架构、SOA理念、持续交付框架、容器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系统带来了全面的升级与转型。这一技术路线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还为未来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键技术
在用户体验方面,二维码乘车技术作为“互联网+”票务管理平台的核心技术,集成了多项前沿科技,旨在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乘车体验。二维码乘车技术的核心在于其高效、安全的二维码生成与识别机制。系统通过精密算法将乘客的乘车信息编码成独特的二维码,乘客只需在手机端展示此码,闸机即可迅速扫描验证,极大缩短了进出站时间。同时,该技术无缝对接了主流移动支付平台,实现了“先乘车后支付”的新型乘车体验,免去了传统购票流程,极大提升了支付便捷性。二维码乘车技术注重界面设计的直观性与易用性,同时保障系统的高响应速度,确保乘客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流畅、便捷的服务。而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强化,则通过加强数据加密与防护,确保在高并发场景下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乘客个人信息的绝对安全。
在国产化信创方面,系统实现国产化平台的适配,采用国产化数据库,不仅提升了系统的自主可控性,还进一步增强了数据安全。更为关键的是,该系统实现了国产化数据库与非国产化数据库的实时数据容灾,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业务连续性,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能保证票务服务的正常运行
三、取得成效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实现出行业务统一整合
基于“互联网+”票务管理平台,以轨道交通出行为基础,其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为补充,结合城市生活服务,为乘客打造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同时在商业合作,广告运营方面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
(2)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二维码电子票的应用,显著降低传统纸质车票的采购、印刷、分发及回收成本,同时大幅降低客运人员配票、补票的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3) 提高客流及票款收入
“互联网+”技术使得票务管理更加灵活高效,可以通过发行各种特色票种、优惠套餐、权益卡包等包装性电子票务商品,能够吸引更多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从而增加票务收入。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运营策略,进一步提升票务收入的潜力。
(4)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带动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为南宁市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5)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乘客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轻松完成购票、进站、出站等流程,极大提升了出行便捷性和满意度。
(6)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
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特别是在信创适配方面,通过采用国产化数据库等技术,提升系统的自主可控性和安全性。
(7)增强公众对智能出行的认知与接受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票务管理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公众对智能出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有助于推动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
(8)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通过以轨道交通出行为基础,其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为补充,将乘客出行服务集成一体化后,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9)促进就业与人才培养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提升南宁市在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
(10)减少碳排放
通过提高轨道交通的出行比例,有效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11)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轨道交通出行比例的增加和私家车使用的减少,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