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用视觉大模型的智能网联云控

2025-07-04 11:09:36
申报单位:中科视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项目背景介绍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车路协同技术作为推动交通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项目针对交通行业在提升效率、确保安全、促进环保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通过车路协同云控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信息交互,还能够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于客户而言,通过业务平台与多模态大模型相结合,把握智能交通发展的先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为产业升级和城市管理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交通流的优化、事故率的降低以及公众出行体验的全面提升,对于推动整个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项目需求痛点

  在智能交通领域,传统交通管理模型面临诸多市场痛点和技术挑战,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的不足,已成为行业发展瓶颈。交通流管理低效、事故频发、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凸显,加之数据处理延迟、交互界面不友好、智能化程度不高等技术挑战,使得交通系统难以实现实时、高效、智能的协同。本项目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融合多模态交互、AI、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等先进技术,以及大模型的强大分析能力,以实现车辆、道路和用户间的无缝沟通,提升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用户体验,并为交通决策提供精准支持,推动交通业务向智能化、人性化升级。

  三、项目方案及亮点

  中科视语智能网联云控平台,融合视语坤川通用视觉大模型、数字人交互、C-V2X 通信等技术,打造新一代智慧交通体系。它以车、路、环境动态数据为核心,结合多源感知实现协同管控。通用视觉大模型精准感知识别,提升智能驾驶与监管能力;数字人多模态交互,赋能远程管控决策。平台还具备设备管理、车辆监测等多项功能,实现信息融合与智能调度,助力智慧交通高效、安全发展 。

  本项目采取的解决方案是构建一套集成了高精度地图、车载终端、路侧感知设备、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车路协同云控平台,并引入AI智能问答技术和3D虚拟助手。项目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通过智能体技术,深度融合多模态语音识别与意图分析,打造个性化且上下文敏感的交互环境,实现平台级高效协调控制 。融合3D虚拟人技术,结合高逼真度渲染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栩栩如生的3D虚拟人形象和智能对话

  
数字人讲解及智能语音对话

  新型协同控制:基于智能体,融合融合AI、车路协同、语音识别与合成等多领域先进技术,实现针对垂类场景的新型AI+高效协同控制。

  智能化展示:3D虚拟助手的应用,使得交通数据的展示更加直观和生动,提高了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决策效率。

  人机交互新体验:打造高度智能化虚拟助手,提供接近真人交流的互动控制,提高用户交互体验,提效业务处理流程

  混合模态高性能检索:创新全面融合视频、图像、文本等多模态数据,打破传统单一数据模式的局限,轻松应对复杂应用场景,实现混合检索如“以文搜图、以图搜图、图搜视频、组合检索以及局部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快速、更精准、更全面的信息检索体验,让用户实现从“单一数据分析”向“全要素理解”的跨越式升级,助力用户高效决策,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支撑。

  定制化服务:智能虚拟助手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建议,增强平台的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项目实施路径

  项目规划:针对交通行业对智能网联可视化展示平台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项目目标,即构建一个实时、高精、全息车路云协同运控平台,并结合多模态大模型,打造交互式的AI智能体。

  技术研发:依托视语坤川通用视觉大模型,选择合适的物联感知、边缘计算、多模态交互、智能语音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并进行定制化研发。

  系统集成:将各个功能模块集成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网联可视化展示平台,确保各模块之间的高效协同。

  模型应用:集成AI智能问答技术,利用多模态交互引擎和智能体引擎,开发3D虚拟助手,提升平台的交互体验和展示效果。

  平台部署与优化:在选定区域试点部署平台,培训用户,收集反馈,优化平台功能和体验。

  推广与商业化应用:制定推广计划,实现商业化应用,拓展市场,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拓展平台的应用领域,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五、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后,借助“视语坤川通用视觉大模型”、“AI智能问答”和“3D智能虚拟助手”等先进技术手段,取得了全方位的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本增效方面,项目通过智能化改造,成功减少了交通拥堵时间,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同时,智能化的管理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技术革新方面,项目引入的智能化技术推动了交通管理向自动化、精准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交通事故预防方面,通过实时数据分析,项目实现了对潜在事故风险的提前预警。此外,项目还促进了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项目的成功案例为交通行业提供了智能化升级的范本,带动了相关企业对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投资和研究。3D虚拟助手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用户体验提升方面,3D虚拟助手和AI智能问答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与平台的交互变得更加自然和便捷。通过多模态交互,用户能够以语音、文本交互等多种方式与平台进行互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AI智能问答的精准响应,增强了用户对业务平台的信任和依赖,为云控平台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落地后的效益

  提高交通管理效率:本项目通过智能网联可视化展示平台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平台能够实时监控交通流,高精度地分析车路云协同数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这不仅优化了交通信号控制,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还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从而降低了交通管理部门的运营成本,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平台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和物联感知技术的应用,平台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迅速做出响应,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这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减少了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提升公众出行体验:智能网联可视化展示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3D虚拟助手的自然语言交互功能,使得交通信息查询更加人性化,而AI智能问答技术则为公众提供了快速准确的交通咨询服务。这些功能的实现,极大地方便了公众的出行,提高了出行满意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