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速——体化出行服务平台

2025-07-04 11:30:18
申报单位:安徽高速公路联网运营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实施背景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等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文件要求,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构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一套模型、一套数据”,基本实现全生命期数字化;建成部省站三级监测调度体系,打造公路出行服务新模式,提升公众满意度。充分整合公路市场数据资源,提升公路领域市场服务和治理能力。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出行用户在出行过程中面临着节假日高峰期拥堵、高速公路出入口及服务区限行消息无法及时获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资源少费用高等诸多难题,影响了出行用户的出行计划和出行体验。高速公路分省、分段管理的模式及高速公路服务机构垂直管理的模式,使得解决、优化上述问题变得更加困难。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出行用户的数量和次数呈爆发式增长,与高速公路出行服务相关的政府、企业等机构亟待采用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有效、更加低成本的方式来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为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打破高速公路分段管理模式及高速公路服务机构垂直管理模式带来的服务壁垒,我司在原有“安徽ETC APP”的基础上研发了安徽高速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

  二、主要做法

  
图 安徽高速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参照《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公司本部建设了200平方米的B级数据中心,上架300余台计算存储和200余台网络及安全设备,按照三级等保要求构筑安全壁垒,确保平台安全运行。建成芜湖灾备机房并采用双光纤链路与合肥机房互联,确保向出行用户提供7×24小时稳定服务。打造了通算、超算、智算算力,构建了包含1165核VCPU、4522GB内存、96TB块存储固态硬盘和19.4TB对象存储在内的弹性云主机,组建了包含104核CPU、8张T4卡、1024GB内存、2TBSSD存储在内的GPU服务器集群。

  (二)建设专属云管平台。为有效管理硬件基础设施层的资源及数据,方便所有高速出行相关服务商的接入和访问,打造了专属于高速出行用户的云管平台,实现了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的虚拟化管理和灵活控制。主营业务OBU发行、高速公路收费与结算等方面已积累形成约6PB数据。通过省交通控股集团数据交换平台汇聚了皖通高速、驿达、高速石化、交控石油、交控资源等服务单位大量数据资源;通过部省数据专线获取江、浙、沪、鄂、豫等泛长三角八省市高速通行数据近3000亿条。上述所有数据资源统一通过“安徽高速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提供给出行用户,为高速出行用户跨市、跨省出行提供了便利。

  (三)强化数据治理能力。参照Kappa模式,构建了基于HDFS、Spark、Kafka、Flink等技术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对异地、异构的海量数据进行抽取,并统一汇总至省级中心数据湖。制定了数据标准,完成了对入湖数据的清洗、转换、规约和分析,形成标准化、格式化的数据资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标准化数据资源进行钻取、切片、切块、旋转等处理,打造了存储容量不低于90TB的数据仓库。

  (四)践行先进开发理念。软件后台使用Java开发,选择Spring Cloud等主流开发框架,在云平台上使用K8S等工具实现容器化部署,践行了devops理念。负载均衡、智能路由、服务发现、微代理、分布式会话、集群状态管理、失效告警等均实现自动化,大大缩减了系统的运维和管理成本,形成了有效的问题追溯、定位、上报、解决机制。

  (五)丰富用户出行服务。在各单位海量数据资源实时更新的支持下,高速出行用户可以实时获取安徽省内高速公路各出入口、服务区的限行和开闭情况、加油站及充电桩的运行状态,确保用户在节假日高峰期能够错峰完成能源补充,有效预防了服务区拥堵、司乘人员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发生。高速救援等功能将用户需求直接送达后台各类高速公路服务提供商,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智能客服模块使得客服人员专注于重点、定制化服务,提升了用户满意度。通过安徽高速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安徽省高速公路“全栈式、智能化”服务模式已经全面铺开。

  三、初步成效

  (一)统一用户办事入口。整合了包括96566、96369、12122等在内的各类热线。将安徽高速路况微信公众号、安徽ETC小程序、安徽ETC微信公众号、安徽高速ETC小程序等多个应用进行归并,对业务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和重构,降低了用户使用复杂度。

  (二)降低群众办事成本。OBU发行、查询路况、加油充电、购物救援等与高速出行相关的业务百分之百实现全线上电子化办理。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运用使得群众无需亲临现场办理业务,有效缩减了通行费用等办理成本。

  (三)缩减业务运营成本。“安徽高速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模式。项目建成后,从机房、设备到软件、数据均可复用,各地市、各服务单位无需再单独对同类项目进行投资和建设,直接降低了业务运营的成本。

  (四)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将原先分散在各地单位的数据汇总至统一的数据湖中。湖中的数据可作为各单位的数据备份,各单位业务数据出现错误或安全性问题时,能够及时反向同步解决问题,保证各地市业务持续、正常开展。

  (五)转变为民服务理念。通过APP实时将天气影响、道路状态、封闭信息、拥堵情况等信息主动推送至用户端。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通过预约伴行等功能实时研判用户行为、分析用户在途需求,变被动接听为主动服务。

  (六)打破数据共享壁垒。传统的数据共享需数据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经不同经营主体高层领导之间讨论决策后,进行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安徽高速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建成后,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均可相互查询和共享。

  (七)优化问题解决机制。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通过出行服务平台将用户、客服、高速公路沿途服务商、监督管理机构串联起来,实现了“问题提出-响应分派-处置解决-用户评价”的闭环,落实了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八)更新运营管理方式。传统模式下的决策流程通常为底层报送、中层检查、上层决策。平台建成后,将业务、人员、资源、过程等要素数据实时汇总至一个平台进行展示,支持各个经营层面主体的实时访问。打开系统,即可找到需要的数据,真正实现了“数据辅助决策”。

  (九)激发数据资产价值。截至目前,平台已形成路网交通流量流向类、高速路况信息类、路网运营类等7大类28项数据产品,其中3类11款数据产品于2024年7月在上海数据交易所登记挂牌。目前经评估的数据资产总价值达1000多万元,交易合同额已达40余万元。

  (十)创新技术运用方式。平台采用自训练加微调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了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客服系统。系统形成了语言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准确理解用户意图,生成自然流畅回复,识别用户感情色彩,提供情绪安抚引导,在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提升了品牌形象。

  (十一)形成推广应用标杆。平台在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软件的易用性、功能性、效率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原则,已经在安徽省16地市各路段公司、OBU办理点、高速服务区及加油站等服务单位全面铺开。平台所涵盖的业务、数据与其它省份类似,使用弹性云资源作为底座确保了可扩展性,可以向全国其它省份的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推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