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外卡过闸业务上线

2025-07-04 14:05:38
申报单位: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实施背景

  2024年4月3日,北京市与Swift共同宣布北京为Sibos2024年会主办城市,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有着金融奥林匹克称号的重要国际会议。年会于2024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议主题为“未来金融,协同互联”。

  为了彰显会议主题,向世界展现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市政府组织各委办局统一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外卡使用场景建设。其中,轨道交通是重点推进项目之一。

  就国外发展来说,伦敦地铁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Oyster Card,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智能卡,可以用于乘坐公交、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从2014年起,伦敦地铁开始接受银行卡和移动支付设备(如Apple Pay、Google Pay)的非接触式支付,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这一功能的城市之一。新加坡地铁使用的是EZ-Link Card,这是一种多功能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可用于多种交通方式。2016年,新加坡也开始支持使用银行卡和移动支付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支付。日本东京地铁则广泛使用的Suica(西瓜卡)和Pasmo是非接触式智能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虽然东京地铁尚未完全开放银行卡直接支付,但通过与移动支付平台的合作,如Apple Pay绑定的本地交通卡,也提供了类似的便利性。

  北京市政府推出外卡过闸项目,是为了响应国家关于提升境外来华人员在京支付服务水平有关工作的要求,针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具体举措。它旨在通过提升支付服务水平,增强城市对国际访客的吸引力,同时也展示了北京作为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形象。这项服务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外籍人士在京的生活质量,也为其他城市的类似改革树立了榜样。

  二、主要做法

  (一)改造情况概述

  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北京轨道交通始终秉持“首善标准”,在面向乘客的各种服务界面,均提供有中英文双语服务。为切实优化外籍乘客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外籍乘客出行体验,北京轨道交通一是充分预想外籍乘客的不同乘车需求;二是北京轨道交通自助化程度高,有限的现场工作人员难以满足多语种的面对面服务;三是充分考虑系统改造的经济性。基于以上因素推进系统的改造,对于个体出行,我们设计了方便的外卡拍卡过闸;对于多人同行,可提供外籍乘客拍外卡支付购买多张单程票乘车。我们充分利用既有设备条件,只修改软件,用最小的经济代价,最大化的提升外籍乘客乘坐北京轨道交通的服务体验。

  为达成上面的改造目的,需要对票卡处理单元、闸机、售票类设备和轨道交通互联网平台、车站计算机系统、多线共用线路中心系统(五套)、清分清算系统、监视中心系统进行改造,以实现外国卡在北京地铁的应用。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简称“轨指中心”)在三个月内攻坚完成了北京轨道交通28条运营线路(含2条机场线、西郊线、亦庄T1线、市郊铁路S2线)、944公里、496座车站,涉及14种系统软件修改,对2万余台套车站设备系统软件进行改造升级。这些系统的升级改造,主要是满足各个外卡组织对地铁机具的技术认证要求以及外卡消费处理要求。地铁运营企业全力配合开展现场测试及现场咨询引导等工作。

  (二)详细技术内容

  为支持外国银行卡刷卡过闸乘车,总体上需要对终端设备、车站系统、MLC系统和互联网后台等系统进行改造。外卡过闸整体改造原则如下:

  一是方便乘客原则。无需进行开通、注册或绑定APP等操作,对免密支付的VISA、万事达等外国卡在北京地铁实现直接刷卡过闸、刷卡购单程票、购一卡通卡/充值、补票和退款。

  二是安全导向原则。在系统结构设计方面尽可能独立,不对既有业务产生影响。

  三是紧密结合运营实际原则。对现有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生产作业、维修维护体系不造成大的改变,满足运营企业的乘客服务需求。过闸速度尽可能与现有技术要求和业务规范保持一致。

  四是经济性原则。按照“不动硬件、升级软件、快捷经济”的原则,实现对免密支付的VISA、万事达等外国卡在北京地铁实现直接刷卡过闸和购票、充值。

  (1)全网2万套终端设备改造不动硬件只升级软件

  北京轨道交通今年实现了POS机刷外卡支付购票服务,使外籍乘客能够在人工窗口通过POS机使用外卡购买单程票。然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在初期需要对硬件进行改造,导致成本相对较高且实施周期较长。面对这样的挑战,为了确保改造的经济性和效率,我们深入研究了北京地铁全路网近2万套设备的现状,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只改软件,不动硬件”。这意味着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通过软件层面的技术革新来适应不同外卡组织的卡片处理需求,以最小的代价完成大规模的系统升级。通过这一策略,我们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研发和测试工作,极大地降低了改造成本。

  (2)地铁专用票卡处理单元(TPU)满足境外金融卡组织的技术标准北京地铁专用票卡处理单元(TPU)采用了自主设计和研发的多模态读写系统架构。在此种架构的基础上,TPU业务能够进行水平扩展,外国银行卡的识别和处理才能够快速实施。同时有效的与既有业务进行了隔离,保障了既有业务尽可能的不受到外卡业务的影响,从而缩短了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的时间,为整个项目压缩成本、压缩工期起到了关键作用。

  (3)解决超长信息控制链条的效率问题

  目前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的信息控制链条相对较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脱机业务,如一卡通、单程票进出站,设备本机即可完成处理;另一类是联机业务,如二维码过闸、数字产品过闸,终端设备通过联机方式与地铁业务后台进行处理。然而,外卡处理需要与外卡组织进行卡片可用性检查、清分结算等信息对接。根据相关规定,北京地铁不能直接与外卡机构的结算平台对接,导致增加了国内外收单机构等多个处理节点,信息控制链条从最多两级变为至少五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信息控制模型上进行了多项创新。首先,设计了“宽进宽出”模式,将开闸放行和联机处理异步进行,大大提升了过闸速度。其次,在地铁后台增加了行业黑名单,将外卡机构保付的卡片列入黑名单,确保外卡机构的资金安全。此外,在地铁业务后台增加了独立的、支持高并发的外卡处理服务,支撑北京地铁全路网的外卡过闸和支付购票业务,同时不影响既有业务的正常运行。

  (4)北京地铁外卡过闸场景设计

  北京地铁实现外卡过闸的功能设计,直接决定了成果的应用效果。在项目初期,我们针对外籍乘客使用金融卡乘坐地铁的习惯,对境外主要地铁城市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境外城市的地铁主要采用拍金融卡直接过闸和使用金融卡自助购票的方式。然而,德国的轨道交通没有设置闸机,仅提供金融卡自助购票服务。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确定北京地铁的外卡过闸功能应包括拍金融卡直接过闸和使用金融卡自助购票。具体来说,允许外籍乘客通过拍金融卡直接进出站,简化进站流程,提高通行效率。同时,提供自助购票机,支持外籍乘客使用金融卡购买车票,方便快捷;并且通过优化闸机的进出闸界面及语音提示,实现了刷外卡进出闸时的专属界面显示及语音引导。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操作直观性,还进一步增强了使用体验的便捷性和友好性。

  此外,我们充分考虑了现场运营人员的外语听说能力,尽可能减少外籍乘客与客运人员的沟通。为此,我们扩展了自助补票功能,确保外籍乘客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行解决,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三、初步成效

  自2024年9月13日中国内地首创境外银行卡拍卡过闸服务上线以来,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卡在北京城市轨道场景使用,实现服务“零投诉”,业务量大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5号线、8号线、13号线、19号线等。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城市轨道支付便利服务,提升入境游服务品质,助力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6月15日起,北京城市轨道新增支持境外发行的JCB卡和境内外发行的美国运通卡(American Express)非接触式拍卡过闸及购补票功能。这是继2024年9月支持万事达卡(Mastercard)、维萨卡(Visa)后,北京交通领域针对境内外乘客支付便利性的又一次重大升级。至此,北京城市轨道成为全球首个全网覆盖中国银联、万事达、维萨、日本JCB、美国运通五大卡组织支付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第一,充分考虑外籍乘坐地铁的使用习惯,尽可能营造宾至如归的乘车体验。本成果为外籍乘客提供了契合其消费习惯的支付解决方案,为中国内地首创,是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重大探索,也是北京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创新举措。

  第二,服务契合了Sibos2024年会“未来金融、协同联合”的主题,成为了年会的体验项目。这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举措在2024年服贸会上正式发布,引发了国内外普遍关注。

  第三,北京城市轨道成为全球首个全网覆盖中国银联、万事达、维萨、日本JCB、美国运通五大卡组织支付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第四,为中国内地首创,对全国轨道交通实现外卡过闸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天津、杭州、长沙等城市的地铁公司均向我们咨询如何实现外卡过闸。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