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上低空配送

2025-07-04 16:12:44
申报单位: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近年来,各国政府对低空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中国民航局发布了一系列低空空域管理政策,旨在规范低空飞行活动,促进无人机等航空器的安全运营。这些政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推动低空经济的重要因素。无人机在飞行控制、导航定位、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不断成熟,使得其在物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同时,5G通信技术的普及也为无人机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升了低空经济的运营效率。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物流配送的需求日益增加。无人机物流已经成为低空经济商业化最快的应用场景之一,这得益于通用航空装备的三大优势:短距、高效、低成本。

  长江水上低空配送是中科星图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旨在通过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实现长江水域上船舶与服务区/岸边之间的高效、快速、绿色配送。此次尝试不仅展示了低空经济在航运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长江航运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中科星图低空配送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成功案例的涌现,不仅为内河水运新质生产力的可持 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全国航运物流行业的创新变革树立了典范。随着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复制推广,相信将为更多地区的航运物流带来更大的创新和变革。

  二、主要做法

  中科星图将低空应用平台与电商平台互通,构建了“低空经济+互联网互通智联”的创新运营模式。通过运行中心协同管理平台链接商户、飞手和无人机,打造核心服务能力,为业务运行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数字电商、业务中心营销管理平台的协同运营赋能客户、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为数字消费、政务服务等生态提供“端到端、全场景”的定制化服务。

  1.无人机智慧物流平台建设:

  完成无人机群、自动化机场、飞控管理、锚地配送等软硬件子系统的开发与集成;实现无人机飞行任务的统一调度、集群管理以及水上配送订单的统一管理、下发。确保无人机在场景应用中的流程全面、高效、便捷,提高空中作业能力和数据管理效率。

  2.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

  在无人机飞行及运行管理、安全应急响应、低空配送技术规范等方面,继续完善企业标 准。推动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安全、可操作的无人机智慧物流标准化体系。

  加强标准化宣传与培训,提升企业全员的标准化意识,确保各项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对配送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包括货物接收、分拣、打包、装载、飞行、卸载和交付等

  环节。

  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飞行安全、货物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

  通过加强飞行监控、设置安全预警系统、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确保配送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3.技术创新与研发:

  持续优化无人机及自动化机场的技术性能,确保其先进性和可靠性。自主研发软件系统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无人机在更多场景下的应用,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

  三、取得成效

  1.业务指标:

  无人机飞行任务完成率:达到98%以上;水上配送订单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无人机故障率:控制在0.5%以下。

  2.管理指标:

  标准化工作推进情况:按计划完成各项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工作。

  员工标准化意识提升情况:通过培训和宣传,提升员工对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标准实施的效果符

  合预期。

  3.创新及技术指标:

  无人机技术创新成果:取得一定数量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新业务拓展情况:在更多场景下成功应用无人机进行物流配送、拍摄、搜救等任务。

  客户满意度提升情况:通过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配送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应用场景拓展:中科星图水上低空配送项目将继续优化配送流程和技术,提升配送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项目还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如水上救援、环境监测等,为长江及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在航船舶闪送:研发基于水面移动船舶进行自动跟随,飞抵目标船舶上方,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进行物资投送。将无人机低空配送运营模式由现在的以服务区为主,逐步转为“岸基为主,服务区为辅”,通过“无人机快递小哥”彻底打通水上末端物流配送,让船员的水上生活与陆上一样便利。

  五、媒体报道

  1. 2024年9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江苏篇:未来已来 解锁低空生活新方式》,无人机智慧物流作为聚焦点之一进行展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