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低空空域智绘与智管服务

2025-07-04 16:23:53
申报单位: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加速落地,城阳区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及《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依托流亭机场空域资源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低空经济创新示范平台。构建覆盖“数据采集-网格建模-智能管理-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形成“飞行一张网、申请一窗口、资源一网查”的低空治理新模式。

  项目以网格剖分、数字孪生、三维网格图引擎和智能动态计算等核心技术为支撑,整合气象、电磁、地理等多源数据,通过空域动态划设、航线智能规划、风险实时预警等功能,为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飞、检验检测、适航取证提供全链条数字化支持,助力城阳区探索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创新枢纽。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技术架构,构建可计算空域

  1.多源数据融合与网格剖分

  采用倾斜摄影并结合 LiDAR 点云等多源数据,构建覆盖全域的三维低空模型。运用 GeoSOT 网格剖分理论,将空域划分为规则网格单元,通过 “0”“1” 编码标识通行状态,形成立体化空域图,为不同距离、面积、高度等数据的测算提供数据基础。

  2.三维建模与网格化构建

  通过地理信息、城市信息、空域要素、飞行环境的多维度网格化处理,将地形、建筑、航线、气象等数据转化为离散网格单元,实现地形空间可视化分析、模型渲染性能优化、飞行路径精准管控与冲突检测,并整合动态环境数据建立实时分析模型,为低空管理提供从场景还原到路径规划的全流程精细支撑,赋能飞行计划科学制定与空域资源高效利用。

  (二)开发智能引擎,提升管理效能

  1.低空三维网格图引擎

  为了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中准确、快速地定位和管理,以及辅助飞行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控,通过构建低空三维网格图引擎,对全球空间区域位置信息进行统一标识和表达,提供高效的空间数据穿透查询能力,以及高效并行计算和仿真模拟能力。使得在低空飞行服务中,可以进行复杂的飞行模拟、碰撞检测、路径规划等计算任务,并且能够支持多任务的并行处理,提高计算效率。

  2.低空三维可视化平台

  平台基于数字地球技术与影视级引擎深度融合,具备数据承载、精细化场景展示、模拟仿真、空间分析和专业标绘能力,具有对遥感影像、地形数据、GIS数据、三维模型、动态数据等各类多源异构数据的综合可视化能力,具有可视化二次开发接口规范,支持空域可视化、航线可视化、飞行仿真,支撑用户对多类型数据的查看、量测、标绘和分析,实现空域态势的直观呈现与交互操作,为决策提供沉浸式可视化支持。

  (三)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安全保障

  低空交通服务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包括低空空域和航路的合理规划、实时的态势监视、精准的风险评估、有效的流量管理、及时的飞行告警、灵活的动态航迹规划、精确的飞行冲突计算以及智能的场站选址等功能。这些模块共同协作,为低空飞行提供全面、高效、安全的服务,确保飞行活动的顺畅与安全,有效促进低空经济的发展和航空运输的便捷性。

  三、取得成效

  (一)技术突破与行业示范

  低空管理智能化:通过网格剖分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空域状态的实时感知与动态管理,与传统依赖人工的空域划设、航线审批等流程相比有大幅效率提升。

  数据融合创新: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构建低空可计算空域,为气象、电磁等环境要素的精准分析提供支撑,提升飞行计划制定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行业标准引领:项目采用的GeoSOT网格编码、三维建模等技术符合国家标准,形成的空域管理模式可复制至其他区域,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路径与实施范式。

  (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资源利用优化:通过精细化空域划分与流量管理,提升空域资源利用率,缩短飞行器等待时间,降低能耗成本,推动绿色低碳飞行。

  公共服务提升:为应急救援、城市巡检等场景提供高效的低空数据支持,缩短响应时间,增强城市治理能力;通过实时告警与冲突规避机制,保障公众空域安全,提升社会满意度。

  (三)整体安全保障提升

  取得成效:提升了城区区低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了区域内的安全隐患预警,在非法飞行、违规操作、城市巡检方面产生实用价值。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未来展望

  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助推青岛城阳区低空经济建设。围绕低空安全保障,实现低空安全飞行0事故;围绕政务应用,推动应急指挥、城市管理、医疗救援、生态环保检测等场景的深化。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深化与物联网、5G等技术的融合,拓展在智慧交通、数字孪生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青岛市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低空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发展,助力我国低空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