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赋能超限治理,实现执法“减负”与“提效”双赢
杭州市富阳区交通运输局执法典型案例
一、案例简介
2025年5月20日23时许,杭州市富阳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治超中队在蒋大线开展巡查时,敏锐发现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存在涉嫌违法超限运输的情况。执法人员迅速引导该车辆停靠至安全区域,随即上前亮明身份并说明检查事由。
经现场询问得知,驾驶员时师傅此趟运输装运的是一车石粉。执法人员引导车辆前往指定停车场进行专业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车车货总质量达到89340KG,超限率高达82.33%。执法人员通过“浙路通”系统查询发现,时师傅驾驶的该车辆存在多条非现场违法记录。
面对这一情况,执法人员秉持人性化执法理念,现场向时师傅详细告知其车辆的违法情况,同时耐心说明自助办相关政策,其多条非现记录超限率在50%以内,通过手机自助办系统办理,可享受处罚金额减半的优惠政策。时师傅将此情况反馈给公司后,公司积极配合,及时通过自助办对多条非现违法记录进行了处理。
二、创新亮点
1.政策运用释放治理柔性
本案依托浙江省自助办政策体系,在严格执法的同时,积极向当事人宣传非现场违法记录处理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和驾驶员提供了便利与实惠。这种将政策优势转化为执法效能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执法 “只罚不管” 的刻板印象,既保障了执法的严肃性,又对历史轻微违法给予容错空间,有效缓解了执法过程中的对立情绪,实现 "刚性执法尺度" 与 "柔性政策温度" 的有机统一。
2.数字赋能提升执法效能
借助浙路通系统对车辆违法记录进行快速精准查询,执法人员能够全面掌握车辆的超限运输历史情况,为执法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推广使用自助办系统处理部分违法记录,引导当事人线上办理业务,不仅减少了当事人往返奔波的时间和成本,也提高了执法工作的效率,推动执法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三、社会成效
1.营商环境实现"减负-合规"良性循环
通过优惠政策的落实,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执法的人性化关怀,减轻了经济负担,增强了对政府执法工作的信任。时师傅所在公司积极配合处理违法记录,后续在运输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规范运输行为,有效促进了企业守法经营。此次执法行动为优化交通运输领域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获得了企业和驾驶员的一致认可。
2.普法宣教形成"查处-教育"连锁反应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向时师傅及其公司详细讲解超限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将执法现场转变为普法课堂。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当事人深刻认识到超限运输的危害性以及合法合规运输的重要性。这种普法方式直观有效,促使当事人主动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在运输行业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从业者增强法律意识,提升行业整体守法水平。
3.执法公信力达成"力度-温度"价值统一
此次执法行动,既坚守了法律底线,对违法超限运输行为进行了查处,又通过优惠政策的运用和耐心细致的沟通,让当事人感受到执法的温度。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有效增进了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据统计,自自助办政策推广,当事人主动配合执法的比例逐步上升,非现场案件处罚数量也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执法公信力的稳步提升,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