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有温度 服务有力度

枝江交通柔性执法暖民心

2025-07-02 15:40:53
申报单位:枝江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
投上一票  

  一、案例简介:情与法的平衡点

  2025年2月17日10时22分,枝江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在石林治超站检查时发现,发现某物流企业驾驶员胡某驾驶的重型货车未办理道路运输证。经核查,该企业具备道路运输经营资质,但因该车为新车,未办理道路运输证,案件处置面临双重矛盾:一方面,未办证运输违反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第十四条,存在监管合规性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主观无恶意违法故意,直接处罚可能导致其信用受损、经营受阻,如何在 “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执法处置的关键。

  执法人员现场查询企业信用信息记录,确认企业属于首次违法且未造成运输危害后果,立即启动“首违不罚”机制,现场出具《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逐项说明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同步发放《道路运输证办理指引手册》,列明办证所需材料、流程及时限,并由专人“一对一”指导,填报申请信息,24小时内车辆便取得了道路运输证,执法人员下达《不予处罚决定书》,全程未对企业采取扣押车辆等强制措施,既维护了法律威严,又避免了企业因初次违法承担经济损失和信用损害。

  二、创新亮点:温度与力度的融合实践

  (一)给违法者颁发“复活甲”,首违不罚彰显柔性执法内核。

  枝江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严格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建立“新手容错机制”,以未办证运输这类情况为例,只要是“首次、补办证件、没有其他违法行为”,就能触发“免罚彩蛋”。2024以来枝江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办理轻微免罚案件3起,减轻处罚案件3起,从轻处罚案件66起。

  (二)把文书写成“说明书”的技术活,说理执法深化法治理念。

  以前的处罚文书像“判决书”,现在的文书成了“普法脱口秀”。枝江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创新推行 “说理式” 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将传统格式化文书升级为兼具法律严谨性与释法透彻性的 “法治教科书”,详细阐述违法事实认定的证据、适用的具体法律条款、“首违不罚”的考量因素及法理依据、责令改正的具体要求。此次“说理”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让当事人清晰理解“错在哪、为何不罚、必须改什么”,极大提升了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比外卖小哥还快的“秒级响应”,智慧执法赋能“速度”与“精度”。构建“移动执法终端+省级平台+政务网络”的智慧执法生态系统,实现执法流程的数字化再造。利用移动执法终端,现场数分钟便完成对企业历史违法记录的精准核查,确认为“首违”,为适用免罚政策提供了即时、权威的数据支撑。同时,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指导其后续线上申办流程,实现从“发现问题”到“指引合规”的高效闭环,体现“掌上办、快速办”的智慧服务力度。

  (四)执法现场即转变为普法课堂,“嵌入式”普法教育贯穿始终。以前是 “罚完款就走”,现在是“边执法边上课”,执法人员结合违法行为人的具体情况,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等关于经营许可、车辆营运证的强制性规定,强调无证营运的安全风险与法律责任。发放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手册,将普法融入执法过程,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和“事中引导”。

  (五)走访座谈构筑服务“连心桥”,执法小哥变“社区网格员”。

  枝江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建立“执法+服务”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常态化走访座谈搭建政企沟通 “连心桥”,定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物流园区、货运企业、个体司机群体,开展 “面对面” 政策宣讲,“点对点” 需求收集,针对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法规认知盲区等问题,利用“司机微信服务群”、移动云mas短信平台提供政策提醒、办证咨询等定制化服务。同时针对违法主体,推出 “信用修复套餐”,无须企业跑路便能帮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三、社会成效:暖流浸润民心,优化营商环境

  (一)执法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双赢。涉事企业于 24 小时内高效完成道路运输证办理,迅速回归合法经营轨道。这一处置方式获得社会各界普遍认可,“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的执法理念以法理交融的说服力赢得市场主体认同,该执法模式使执法部门与管理对象的沟通距离显著缩短,“严而有度、刚柔并济” 的交通执法形象深入人心。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持续增强。柔性执法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实践,枝江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此举精准回应了国务院关于推广柔性执法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建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要求,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传递了政府支持小微主体依法合规发展的明确信号,营造了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的发展环境。

  (三)预防与治理长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依托 “司机微信服务群”、移动云mas短信平台等构建的常态化服务机制,执法部门实现政策资讯精准推送与全天候咨询服务的有机结合。2024 年以来,累计推送政策解读信息 34000 余人次,形成 “事前预警-事中指导-事后跟踪”的全链条治理模式,从业人员“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交通运输行业依法经营、合规发展的行业生态逐步形成,这一机制成功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结语:当法律长出“温柔触角”,执法也能变成“暖宝宝”。从“罚款了事”到“教你合规”,从“冷冰冰”的罚单到“热乎乎”的服务,枝江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以“首违未办证免罚”这一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执法有温度,服务有力度的深刻内涵。柔性执法给严肃的法律穿上了“羊绒衫”,成功化解了执法刚性要求与个体现实困境间的矛盾,更在润物无声中提升了法治认同,优化营商环境,让法律既有 “雷霆手段” 的威严,又有 “春风化雨” 的温柔,真正暖了民心,固了根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