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构建柴油配送体系保障春耕生产
一案例简介
2024年11月,某省农户因农机柴油用完,自己开车到加油站购买柴油并运输回程给农机加油,因涉嫌“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被交通部门处以罚款。
农户自运柴油给农机加油,并非个例。以诸暨市东和乡为例,从今年3月开始,东和片区有两台耕田、插秧农机,一直忙于农田耕作,每日用油量在250升左右,单机油箱容量约为60升左右,每日需加注柴油2-3次,农机设备油箱容量有限、耗油量较大,且无法上路去加油站进行加油,而专业配送方式因用油量少,导致运输费比油费更贵,给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而农户通常“铤而走险”选择自己运输。
农户自运柴油事件,网上舆论评论不一,有支持执法部门的,强调柴油运输安全隐患,认为普通车辆运输柴油存在“泄露、爆炸”等安全隐患,执法合规性无可争议;而更多的是质疑执法部门的执法合理性,过罚不相当,“一刀切”执法忽视民生需求,建议以教育替代罚款等等。该事件以执法部门退还罚款而平息,但仅仅是教育或者是退还罚款,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用油难的问题。
面对上述情况,诸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聚焦农业生产柴油使用需求,主动担当作为,通过精准调研摸需求、数智平台优服务、协同联动降成本三大举措,全力构建高效、便捷、实惠的柴油配送保障体系,为诸暨市春耕生产注入“动力引擎”。
二、创新亮点
1.开展精准调研。针对春耕期间农业机械柴油使用集中、私运柴油隐患突出等问题,诸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联合诸暨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题调研,聚焦粮食主产区、规模种植基地等重点区域,选定36个调研采样点,掌握全市约400户种粮大户的柴油使用需求,普遍用量为4-10升/亩(个别达到15升/亩),形成涵盖区域分布、柴油花费、农忙时段的精准需求清单。同时,深入剖析私运柴油背后的原因,发现主要是农户对“配送时效与费用”、“油价成本的波动”、“用油量较小的情况下不予配送”等方面的顾虑。
2.搭建预约平台。结合诸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自行开发的“交通有事@我”服务平台,创新开发“春耕柴油配送”专属预约模块,构建“预约下单—批发结算—精准配送”全流程服务体系。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扫码登录平台,即可完成“柴油需求信息填报”与“购油凭证上传”,系统自动生成配送订单,实现便捷预约。同时,平台将设置“实时价格公示”板块,联动成品油企业实时更新柴油价格,方便农户直观了解市场价格,消除价格疑虑。目前,平台模块建设已完成,投用后可实现全市种粮大户线上预约服务全覆盖,农户购油响应时效压缩至24小时内,最快可实现“当日送达”。
3.协调运输资源。诸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充分发挥部门协调作用,降低柴油的采购与运输成本。执法人员多次对接中石化、海越公司等成品油企业,争取到批发价的优惠价格(以3月26日为例,柴油批发价约5.9/升,较加油站零售价7.16元/升降幅超15%)。同时,协调专业的危险品运输企业将单车次运输费用降至500至600元(市场价高峰期为1200元左右,降幅超50%),并同步落实运输车辆GPS动态监管等措施,确保柴油运输全程安全可控。经测算,叠加油价优惠与运费分摊,预计农户每升柴油使用成本可节省约0.8元(单次采购越多,价格越便宜),按户均年用油量5000升计算,单户可节约开支4000元。
三、社会成效
1. 农户用油经济便捷
针对农户用油需求与实际运输的痛点,构建“预约下单—批发结算—精准配送”全流程服务体系。通过“春耕柴油配送”专属模块“部门-企业”对接联动,帮助农户获得及时响应与优惠油价,用专业车队运输代替私油运输,结合运输费用摊薄效应,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降低运输风险隐患,让农户耕种使用柴油更安心、更放心、更省心。
2. 产业整合协同发展
通过将柴油配送贯穿燃油供应企业、运输企业和农业生产主体等多个环节,打通供应链体系,畅通产业间信息交流,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协同合作,进而助力优化农业产业链相关配置,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3. 行业治理模式示范
以农户自运柴油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政-企-农”三方联动机制,通过“部门联合调研+服务平台搭建+运输资源协调”的模式,探索柴油配送新模式,满足农户需求的同时,避免因自运柴油而被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处罚,从源头上解决了部门与群众之间关于“罚与不罚”的问题,增强社会服务与信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交通部门的服务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