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联动智慧破局,警企协作法治护航
一、案例简介
韶赣高速稽核团队在数据核查中发现一辆鲁籍临牌六型货车在服务区“消失”,随后“变身”一型客车完成高速通行费交纳,面对这一反常现象,稽核团队迅速启动深度核查机制,通过逐帧分析车道录像、反复比对车辆照片与交易日志,揭开了逃费者精心设计的“套路”—司机驾驶新货车(临时牌照)从山东领取CPC卡往广东方向行驶,途中恶意丢弃CPC卡,导致门架数据缺失。在接近目的地时,将车辆驶停至韶关东服务区,乘坐网约车下高速,重新上高速时利用携带的客车OBU伪造入口信息,随后驾驶原车从临近收费站驶出,用伪造的OBU信息完成缴费,实现了“跑长买短”的逃费目的。这种中途弃卡、设备篡改的作案手法,使单次通行费逃缴比例高达90%以上。作案地点主要在山东和广东两省,涉及14台客车OBU设备,累计作案49车次,造成约17万元通行费损失,韶赣高速联合警方成功侦破的这起鲁籍临牌大货车利用客车OBU“跑长买短”逃费案件,它为全国高速公路跨省、跨部门联合执法,维护收费秩序提供了生动的范本。
二、创新亮点
(一)拨开数据迷雾寻真相,推动智慧法治深融合。在打击高速公路逃费行为的过程中,智慧手段与法治手段的融合至关重要。这一异常线索的发现,正是智慧手段发挥作用的体现。韶赣稽核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筛查模型,能够从海量的车辆通行数据中筛选出异常情况,然而,仅有智慧手段是不够的,法治手段是打击逃费行为的根本保障。面对临牌车辆线上追缴的困境以及跨省逃费的复杂性,韶赣高速于2024年4月向辖区派出所报案并组成联合专案组,奔赴山东开展“跨省联动稽核”,通过法律途径收集证据,对逃费嫌疑人进行追责。最终,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法院分别对三名被告人以诈骗罪作出判决: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一万元;田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七千元;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这一判决结果,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更是对法治社会下公民守法意识的有力强化。
智慧与法治的融合,为打击高速公路逃费行为提供了创新的路径。一方面,智慧手段提高了案件侦破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法治手段确保了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了打击逃费行为的坚固防线。
(二)凝聚跨省协作合力,构建多维侦查铁证体系。本案涉及山东和广东两省,累计作案49车次,造成约17万元通行费损失。如此大规模的逃费行为,单一区域的执法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多地、多部门的紧密协作是构建完整证据链的关键举措。在山东省高速公路收费结算中心和山东高速济青济南运管中心的全力支持下,联合专案组调取了逃费车辆在山东境内的CPC卡交易流水、高清车辆图片、OBU通行交易流水等关键证据。同时,通过构建“业务稽核+监控追踪+数据分析”的多维侦查体系,查看超百小时监控录像,筛查大量鲁籍临牌货车数据及异常ETC交易流水,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最终,抓捕行动在山东精准实施,现场查获14套可移动OBU设备,成功追回13.1万元通行费,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跨省协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证据的收集上,还体现在对犯罪嫌疑人的追责上。由于逃费行为涉及多个地区,不同地区的司法机关需要协同配合,确保对犯罪嫌疑人的审判和处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只有通过跨省协作,才能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对逃费行为的全链条打击。
(三)健全反逃费长效机制,夯实行业治理根基。此次案件的成功侦破,不仅为韶赣高速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更以鲜活案例为全国高速公路打击临牌车辆逃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案件侦破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加强数据分析和监控追踪是发现逃费行为的关键。高速公路经营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车辆通行数据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通过高清监控设备对车辆通行过程进行记录,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证据;二是建立跨省协作机制是打击跨省逃费行为的重要保障。各地高速公路经营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加强沟通与合作,打通数据壁垒,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跨部门、跨地域的联合布控;三是强化法治宣传和教育是预防逃费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大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车主的守法意识,从源头上减少逃费行为的发生。
三、社会成效
(一)筑牢交通命脉经济支撑,织密社会公平法治防线。高速公路通行费的征收承载着双重使命。从经济层面来看,高速公路的建设、维护和管理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另一部分则依赖于通行费的收取。只有确保通行费的足额征收,才能保障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而言,逃费行为本质上是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如果逃费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效应,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韶赣高速此次案件的成功侦破,正是对这种不公平行为的有力打击,彰显了法治社会下人人平等的原则。
(二)携手共建法治社会,守护公平正义底线。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既需要钢筋混凝土的物理支撑,更离不开法治精神的护航。此案的侦破,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更是对全体交通参与者的法治教育。
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者而言,需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稽核模式从“人工筛查”向“智能预警”转型,让数据成为打击逃费的“利剑”。对公众而言,需深刻认识到,每一次逃费都是对公共利益的掠夺,唯有诚信通行,方能共筑公平高效的交通生态。
站在“交通强国”的战略高度,高速公路的法治化治理任重道远。韶赣高速案件的破获,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智慧稽核与法治思维深度融合的治理新路径。当科技之智与法治之力形成合力,必能构筑起守护经济动脉的铜墙铁壁,让每一条高速公路都成为公平正义的流动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