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跨部门联动!海事部门破解渔船MMSI码“套牌”难题

2025-07-03 11:40:31
申报单位:清澜海事局
投上一票  

  一、案例简介

  2025年2月,清澜海事局通过12345政务热线接到群众举报,称潭门港某渔船涉嫌冒用“某696”轮MMSI码从事非法作业。MMSI码(船舶海上移动业务识别码)是船舶的“电子身份证”,直接关联船舶身份认证、航行安全通信及应急救援响应。经初步核查,该渔船擅自使用他船MMSI码的行为可能导致船舶身份混淆、通信干扰甚至海上事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尽管MMSI码监管主责归属于渔政部门,但清澜海事局秉持“隐患共治”原则,主动牵头联合渔政、海岸警察、海警等多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通过智慧海事系统筛查、AIS轨迹追踪、北斗定位数据比对、海上巡航与港口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历时3个月完成案件查处。最终确认涉案渔船冒用“某696”轮MMSI码的事实,并延伸查获另外3艘渔船冒用其他货船MMSI码的违法行为,依法对涉事船舶实施行政处罚,同步建立跨部门长效监管机制,有效维护了辖区水上通信秩序和航运安全。

  二、创新亮点

  (一)主动靠前,构建“主动服务型”执法模式。

  面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清澜海事局铸牢“主角”意识,以“隐患共治”理念主动担当。通过建立“线索互通、联合研判、协同处置”机制,主动对接12345热线、渔政部门和航运企业,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执法动力。例如,针对MMSI码跨部门监管的复杂性,海事局牵头制定《MMSI码冒用问题联合响应流程》,明确线索移交、证据固定、联合执法等环节的责任分工,形成“接诉即动、联查快处”的高效模式,彰显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

  (二)科技赋能破题,创新“三步分析法”精准溯源。

  针对MMSI码冒用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的特点,清澜海事局自主研发“智慧海事动态监测系统”,结合AIS信号追踪、北斗定位数据、船舶登记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创新提出“异常信号筛查—船舶监控画像—实地核查验证”三步分析法:

  一是通过智慧系统筛选出MMSI码使用异常的船舶清单;

  二是利用船舶历史轨迹回放功能,锁定目标船舶活动规律与通信特征;

  三是联合渔政、海警开展突击检查,通过现场比对船舶证书、设备参数等技术手段固化证据。

  该分析法使原本需耗时数周的排查工作缩短至72小时内,精准锁定3艘涉案渔船,执法效率提升60%。

  (三)全链条治理,打造“动态绑定+常态巡查”监管闭环。

  为根治MMSI码冒用顽疾,清澜海事局推动建立三项长效机制:

  一是动态绑定,联合渔政部门将MMSI码与船舶所有权、检验证书信息实时绑定,实现“一船一码一档”数字化管理;

  二是技术防控,依托智能监控设备和系统,对船舶通信信号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码立即触发预警;

  三是常态化巡查,联合海警开展“净海行动”,每季度对辖区船舶开展MMSI码专项检查,形成“不敢冒用、不能冒用”的高压态势。

  此外,针对渔民群体对MMSI码管理规则认知不足的问题,海事部门联合渔政开展普法宣传,现场发放《船舶通信安全指南》等材料,推动行业自律。

  三、社会成效

  (一)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保障海上生命财产安全。

  本案成功查处4艘冒用MMSI码船舶,避免了因船舶身份混淆导致的碰撞、误操作等事故风险。据测算,仅“某696”轮MMSI码被冒用一案,即消除潜在通信干扰隐患12次,保障潭门港日均500余艘次船舶的航行安全。

  (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潭门港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和海南自贸港重点渔业基地,年均渔业产值超20亿元。海事部门通过跨部门协作和科技赋能,既维护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又净化了航运市场竞争环境。案件查处后,辖区渔船违规率持续下降,安全形势的稳定进一步释放了港口经济活力。

  (三)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通过回应群众关切、破解监管难题,海事部门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案件处置过程中,渔政、海警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也打破了传统监管壁垒,形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水上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

  四、结语

  清澜海事局以一起看似“非主责”的投诉为切入点,通过科技赋能破解监管难题、以机制创新推动综合治理,不仅有效维护了海上交通安全,更彰显了政府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动作为。本案的成功处置,标志着我国船舶通信安全监管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跨越式进步,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筑牢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