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海事局查处海南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危险货物谎报案
一、案例简介
2023年3月24日,洋浦海事局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堆场对箱号为CSLU1388655的集装箱进行开箱检查时,发现箱内装载的1辆劳斯莱斯库里南小客车存在未采取防短路保护措施、油箱存油约四分之一刻度且可正常点火启动等问题,确认其属于《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规则)第9类危险货物。该批货物以“普通货物”名义申报,由海南某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托运人,通过“某鸿939”轮于3月20日运抵洋浦。洋浦海事局依法立案调查,最终对该公司处以人民币6.5万元罚款,并责令改正。
本案系洋浦港区开埠以来查处的首例进口汽车整车危险货物谎报案件,揭示了平行进口汽车运输中普遍存在的合规认知盲区。通过精准执法、机制创新与行业联动,洋浦海事局不仅破解了危险货物识别与责任认定的执法难点,更为海南自贸港平行进口汽车贸易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实践样本。
二、创新亮点
(一)精准执法机制,破解危险货物识别难题。
本案中,托运人以“普通货物”名义申报进口整车,但车辆实际存在三项危险特性:未保护的电路系统、残留燃油及可启动引擎。执法人员依据IMDG规则第9类危险货物判定标准,结合车辆技术参数,严格对照豁免条件(如燃料箱容量、电池防短路措施等),逐一排除合规可能性,最终认定其危险货物属性。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国际规则的精准把握和对新型运输风险的敏锐洞察。
(二)多方协作机制,构建全链条监管网络。
针对进口汽车监管涉及海事、海关、港航等多部门的现状,洋浦海事局创新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查验”模式。通过提前获取船舶进港信息、物流跟踪数据及企业申报资料,实现风险预判;联合海关开展联合开箱检查,提升执法效率;依托港口经营人协助保存证据,确保关键物证及时固定。该机制有效解决了单一部门执法信息不对称、效率不足的问题。
(三)科技赋能手段,强化证据保全与风险预警。
案件办理中,执法人员运用“现场开箱检查照片+物流咨询截图+船舶进出港报告”等多维度电子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同时,依托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同类集装箱进行大数据筛查,发现19个疑似违规集装箱(含27辆汽车),并通过约谈企业、发布风险提示等方式扩大监管覆盖面,推动行业整体合规水平提升。
四、社会成效
(一)警示教育效应,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本案作为海南自贸港首例进口汽车危险货物谎报处罚案件,处罚金额高,力度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强。洋浦海事局通过约谈涉事企业、召开行业警示会,明确告知危险货物瞒报的法律后果,促使企业主动加强运输安全管理。2023年以来,洋浦港区申报的进口汽车申报合规率大幅提升,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增强。
(二)规则完善价值,填补国内监管空白。
本案首次明确平行进口车辆集装箱运输危险货物认定的细化标准,提出“燃料箱空置”“电池防短路”等关键判定依据,为《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在国内的适用提供实践参考。相关经验已被纳入《海南省水路运输危险货物监管指南》,为全国类似案件处理提供范本。
(三)自贸港建设助力,保障国际物流通道安全。
洋浦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2023年汽车整车进口量同比增长35%。本案的查处有效遏制了危险货物非法运输风险,维护了国际物流通道安全,助力海南自贸港打造“零事故”营商环境。同时,通过与海关、港航企业的联动执法,形成区域监管合力,为海南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供法治保障。
四、结语
洋浦海事局通过本案的办理,不仅依法惩处了违法行为,更在精准执法、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为破解危险货物运输监管难题提供了“洋浦方案”。未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此类案件的处理将更加注重“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合规”转变,为海南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