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辟新路径,切实提升治超现代化水平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违法超限运输行驶公路(不停车检测)”典型案例
一、案例简介
2024年4月22日18时43分,南宁市西乡塘区扶照公路不停车检测点(往武鸣方向)抓拍到车牌号为桂AALXXX、桂XX挂的车辆涉嫌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不停车检测点称重电子数据单显示该车车货总重94.72吨,超限重量43.27吨,超限率84.10%,但当事人对检测数据提出异议。经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调查核实,该车为6轴22轮,因该车通过不停车检测点时有跨道、压线行驶的行为(抄送公安交警部门另案处理),导致称重结果出现较大误差。为此,执法人员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根据该车出厂磅单显示,最终确认该车车货总重70.21吨,超限重量18.76吨,超限率36.46%。当事人涉嫌违法超限运输行驶公路的违法行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最终,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及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点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3600元的处罚决定。本案成功入选中国公路学会2024年公路治超典型案例。
二、创新亮点
(一)有效发挥科技手段优势。2024年4月南宁市全面启用全市范围内已建成的40个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点数据,改变以往高度依赖人力执法、单点作战的旧有模式,通过大数据助力“精准打击”,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本案为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点数据应用于治超工作的典型代表案例。同时,本案的难点在于对涉事车辆的后续调查追踪。执法当天,执法人员在“广西运政”公众号查询到该车业户为广西南宁XX物流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普通货运,营运状态为注销。经与该公司负责人联系,得知该车实际车主因与公司发生经济纠纷,公司已注销该车的《道路运输证》,公司也无法找到该车。至此,案件线索中断。本案该何去何从?继续追查还是放弃本条线索?执法人员经过缜密研究,决定通过该车贷款定位系统寻求突破口。最终于5月10日在XX瓷砖厂查获该车。
(二)有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由于本案为非现场执法,当事人未能及时主动配合调查处理,且涉事车辆后续难以调查追踪,南宁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积极协调交警部门进行追查。4月26日20时15分,南宁市交通运输执法人员收到该车可能到武鸣区XX瓷砖厂装货的消息后,立即联合属地交警开展稽查,由于定位系统延时,执法人员到达瓷砖厂时,该车已经驶离武鸣区三十多公里,第一次布控以失败告终。5月10日11时28分,贷款定位系统显示该车再次出现在武鸣区。11时50分许,执法人员再次联合交警在XX瓷砖厂查获该车。南宁市交通运输局高质量推进“交通+交警、线上+线下”协作机制。加强常态化联合执法,落实每月“逢五”统一行动。2024年10月以来,共开展打击逃避检测联合执法行动616次。
(三)有效践行“说理式”执法模式。经查实,该车此次的运输任务是为该车驾驶员老板(该车实际车主)的超限超载车辆分装超限部分货物,且未产生运费。此次联合执法,执法人员取得了该车车主的联系方式。此后,执法人员坚持每天通过电话联系该车车主,运用“说理式”执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说服该车车主于5月20日派人前来执法机构接受调查。
(四)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当事人对检测数据有异议,提出陈述申辩。执法人员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严格规范执法,充分保障当事人应当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经再次取证核实,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予以采纳,确定了车辆最终的超载率。
三、社会成效
(一)我市公路管理和治理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24年2月底,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点管理办法(试行)》为契机,全面深入开展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推动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由传统单一执法向科技综合治理转变,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向系统化、精准化、长效化迈进,执法效能得到不断提升。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超限运输行驶公路案件1897件。通过加强科技手段支撑、加大源头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我市范围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超限率显著下降,公路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切实保障了公路完好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对引导各县(市)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充分依托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开展执法工作,提升办案质量和水平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本案为检测点数据启用以来南宁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办理的第一个取证过程较为曲折的违法超限运输行驶公路(不停车检测)案件,执法人员穷尽各种调查手段,对违法超限运输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是处罚对象认定准确。虽然该车登记的业户为广西南宁XX物流有限公司,但由于车辆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均为实际车主,该趟运输实际上也由实际车主实施,因此本案的主体责任应由该车实际车主承担,而非公司。交通执法机构对该车实际车主进行调查处理,主体适格。二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当事人对检测数据有异议,提出陈述申辩。执法人员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严格规范执法,充分保障当事人应当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经再次取证核实,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予以采纳,确定了车辆最终的超载率。三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明确了案件当事人后,执法人员始终坚持不懈,穷尽多种手段对该车进行追踪,并深入调查取证,采集到了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的询问笔录、当事人和驾驶员身份信息,以及车辆相关证件信息、车辆过磅单、检测点称重电子数据单等多项证据材料,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罚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