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执法会监管惠服务
安徽省淮北市交通运输部门执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一、总体介绍
近年来,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慧执法、会监管、惠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执法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探索出一条具有淮北特色的交通运输执法新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支队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和智能监测网络,整合20余类行业数据,覆盖全市重点区域,实现全行业实时监测与预警。自主研发“交通违法案件远程自助处理系统”,让当事人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案件处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监管方面,支队探索“综合查一次”机制,避免重复执法,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云巡查”“远程管”模式,结合24小时智能研判功能,建立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在服务上,坚持“小切口”靶向施策,拓展政策精准滴灌,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进“一事一协调”“一企一策”,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和便民服务。通过创新举措,支队实现执法工作转型升级,提升执法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树立良好形象,为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数智赋能,“慧执法”提升效能
一是建立动态数字化监管机制。依托行业大数据中心和智能监测网络,整合运输行业人、车、户、业务等20余类数据,覆盖全市重点路段、站场、港口等关键部位,实现对交通运输全行业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巡游出租车违规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证据固定,目前智能监测出租车违规行为已占总线索的93.21%。
二是推动执法数智化转型。升级治超站检测功能,实现“一车到底”检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车辆运输资质、技术状况、危货运输车辆未填报电子运单等情况自动比对核查,实现综合“体检”。同时,为执法车辆安装车载摄像定位等终端设备,获取路域环境的视频资料,生成电子档案,运用AI分析不同时段路域环境变化,自动分发到辖区执法大队处置。
三是5G布控球助力精准执法。在淮北火车站等重点区域部署5G布控球,其通过5G物联卡形成完整数据处理系统,利用高清车载云台摄像机和集成化手机客户端,对监控范围内车辆实施“毫秒级”特征解析,实时抓取数据构建动态车辆特征库。系统自动比对识别非法营运车辆特征,向执法终端推送预警,关联车辆历史轨迹等数据,助力执法人员快速布控拦截,实现“发现—研判—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
(二)协同高效协同,“会监管”优化环境
一是深化“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建立交通运输系统内部执法、监管与服务协调联动机制,对涉及多个行政执法、监管服务主体的相关检查监管事项,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实施年度内集中联合检查一次,避免多头多层重复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编制并使用监管检查清单和企业合规指导清单,明确检查事项、要点、频次和执法依据,推动执法检查由“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
二是探索“云巡查”“远程管”模式。针对重点行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监控,利用集成化、智慧化的监管平台,结合违法行为大数据24小时在线智能研判功能,配合线上问题巡查,线下核查处置方式,建立简洁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目前,全市交通运输监测重要节点电子地图基本全覆盖,日增各类实时监测数据已超1200万条,为全域运行感知监测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创新无人机应用。引进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和无人化自动巡航机库系统,对浍河航道淮北段开展巡航。构建无人机数据互通平台,实现数据多级系统互通、资源共享。在公路巡查中,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成像系统,迅速获取目标车辆实时影像,智能分析确认违法超限运输行为,打破传统执法模式,实现从线索发现到处置的全流程高效联动。
(三)法治为民,“惠服务”温暖人心
一是精准帮扶企业。坚持以“小切口”靶向施策,拓展政策精准滴灌,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问需于企。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一对一”常态化对接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在运输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一事一协调”,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
二是优化案件处理模式。自主研发“交通违法案件远程自助处理系统”,当事人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在应用商店下载安装“远程异地处理APP”,即可在手机上完成案件处理,包括查询案件详情、上传证件信息、电子签名确认文书、缴纳罚款等操作,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是加强法治宣传与服务。以“谁执法谁普法”为原则,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法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依托执法站所设立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文书查阅等服务,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三、取得成效
一是执法效能大提升。智能监测和人工抽查监测相结合,实现了对交通运输全行业的有效监管。2024年开展的1430次线上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1376起,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99台次,有效维护了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案件远程自助处理系统的应用,使当事人处理案件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约30分钟减少至约5分钟,各类违章案件线上处理率达70%以上。
二是营商环境再优化。通过“综合查一次”等机制,减少了入企检查次数,降低了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同时,为企业提供运输帮扶清单,“一企一策”帮助解决运输难题,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是队伍形象大改善。一系列便民举措的实施,如执法便民服务站提供免费服务、研发违法案件信息查询系统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执法的满意度和获得感。2023年,支队便民服务站此举被评为安徽省群众和企业最满意的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2024年,支队创立的“惠服务”品牌获评入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典型案例。
四是行业治理现代化。推动了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化建设,提升了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执法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案件数据的深入分析,执法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违法趋势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执法策略和重点,提高执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通过创建“慧执法、会监管、惠服务”执法品牌,实现了执法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树立了良好的执法队伍形象,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未来的征程中,支队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品牌建设,持续优化执法服务,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执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