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执法+"服务品牌 推动桥下空间治理提质增效

2025-07-01 15:35:03
申报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宁通支队
投上一票  

  【总体介绍】

  高速公路桥下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以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宁通支队第五大队(以下简称:宁通支队第五大队)辖区为例,虽桥下空间堆积物经多次治理,但非法占用问题仍屡禁不绝,究其原因:一是违法当事人认定难。非法占用者害怕承担责任,往往在调查初期不承认桥下空间堆积物、建(构)筑物是自己所为,周边群众担心说实情伤害邻里关系或担心打击报复,大多不愿出面作证,执法机构面临调查难和违法主体认定难等困境。二是行政强制执行阻力大。当案件进入处罚强制执行程序,当事人常以征地补偿款未到位或要求先解决高速公路建设时遗留问题为由,阻挠执法人员正常执法。三是清理后易反复。部分村民法治意识淡薄,他们秉持“靠路用路”、公共空间不用白不用的错误观念,堆积物被执法部门清理后,又被重新堆进去,他们根本不考虑存在的风险隐患和法律责任。四是巡查监管难度大。高速公路有的桥梁人下不去,需要从普通公路绕行到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宁通支队第五大队为高效推动解决高速公路桥下空间治理难题,创立了“执法+”桥下空间治理品牌,该品牌荣获交通部2024年度“四基四化”执法为民服务品牌。

  案例:2024年11月8日,宁通支队第五大队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养殖户李某利用S28小涵河桥体的遮蔽和河水的自然流动,在桥下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屋,用于禽类(鹅)养殖。用于孵化禽类塑料大棚紧邻桥墩,私拉的电线杂乱无章地交错,用于做饲料的袋装干面粉堆放在桥下,严重威胁到公路桥梁的安全。禽类(鹅)粪便暴露在空气中,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对周边生态环境及下游河流的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胁。面对这一问题,宁通支队第五大队执法人员并未仅仅停留在对李某进行法律宣传的层面,而是采取了“执法+”桥下空间治理策略,先行通报检察机关,借助检察法律监督职能促使当事人配合,然后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拆除方案。宁通支队第五大队还充分考虑到养殖户李某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寻求村委会的支持,帮助他寻找到新的养殖场地,解决其继续养殖后顾之忧。2024年11月23日,宁通支队第五大队组织养护人员对李某搭建的塑料大棚和围挡进行拆除,对私拉的电线和饲料进行清理,消除了对公路桥梁安全的威胁。在此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向周边群众开展了公路保护的法律宣传,增强了当地人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这种“既严格又充满温情”的执法模式,加深了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改善了执法部门与群众的关系,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治理环境。

  【主要做法】

  “执法+”桥下空间治理具体做法:一是“执法+科技手段”。借助桥下摄像头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声屏障外、高路堤桥梁等人力不易进入的桥下空间开展巡查,实现公路巡查“无死角”。二是“执法+联合巡查”。加强高速与地方交通运输执法(高普)的联动,以及路政与养护(路养)的联合巡查机制。通过信息的互通与共享,有计划地执行联合巡查任务,构建“一路多方”共同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早发现、早处置、早防范”的目标,从根本上遏制高速公路桥梁下违法搭建和违法堆积现象的发生。三是“执法+蓝蓝合作”。利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和专业优势,与交通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交通部门在发现桥下空间堆积物问题时,及时向检察机关报告情况,检察机关依法开展调查,并对相关责任人实施法律监督。四是“执法+群众自治”。积极推进桥下空间网格化管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桥下空间治理工作中,树立“执法为了群众,执法依靠群众”理念,通过群众自治,营造“保护公路为荣,破坏公路为耻”的氛围。五是“执法+监管清单”。按照“前期摸底、建档立项、中队包段、落实销号”四个环节制定桥下空间监管清单,对标对表,坚持“立项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原则,做到桥下空间治理建档留痕。六是“执法+长效管理”。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一桥一策”的管理方案。通过安装隔离栅栏、增设监控设备、设置“严禁占用”警示牌、开通投诉举报电话以及铺设健身跑道等措施,以巩固治理成效。

  【取得成效】

  “执法+”桥下空间治理的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度精准。宁通支队第五大队通过实时监控重点桥梁(涵)下堆积物的形成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发布相应的预警等级。此举确保了执法力量能够精确部署至潜在风险点,实现了隐患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迅速处理。二是处置迅速。宁通支队第五大队积极探索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模式,推行“平时独立作战,忙时联合行动”的一体化执法策略,执法人员接到指令的第一时间能迅速做出响应,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开展处理工作,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日常执法工作的高效开展,又能在特殊、繁忙时段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执法效能,有效应对各类复杂情况,切实维护相关区域的秩序与安全。三是成果显著。宁通支队第五大队通过“蓝蓝合作”、“高普联动”以及“跨部门联合”的方式,成功拆除了多个违法建筑,清理了多处违法堆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法律效应。以宁通支队第五大队为例,2024年累计拆除砖混房屋2处(计256.6平方米),拆除钢结构厂房4处(计310平方米),拆除集装箱板房1处(计200平方米)、拆除简易棚屋1处(计120平方米),清除秸秆、生活垃圾、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堆积物5处(计985立方米)、清理桥下驾培场地1处(1100平方米)。

  “执法+”桥下空间治理让民众出行更加顺畅,公路桥梁更安全,此举赢得了沿线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未来,宁通支队将继续深化“执法+”服务品牌内容,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法。进一步加强与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更强大的治理合力。同时,注重收集群众的反馈和建议,持续改进执法工作,让“既严格又充满温情”的执法模式更加完善。还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桥下空间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更多民众积极参与到桥下空间的保护中来,共同维护公路桥梁的安全和畅通,推动桥下空间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