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执法”新模式 服务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简介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日益复杂化,传统执法模式在效率、覆盖范围与精准度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上海市奉贤区交通委员会执法大队(以下简称奉贤交通执法大队)以“无人机+执法”为创新突破口,通过技术创新与执法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水陆空领域的一体化智慧执法体系,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高效发展注入了科技新动能。
自2024年6月正式启用无人机执法以来,奉贤交通执法大队累计开展水上巡航156次、路政巡查10次,覆盖涉路施工和桥下空间10余处,完成超限治理1次、非法客运整治2次,现场督促整改安全隐患18余起,参与应急演练2次,并成功解决12345热线问题1次。通过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执法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转变,显著提升了交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未来,奉贤交通执法大队计划进一步深化智慧执法实践,探索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无人机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全息感知、全域联动的交通治理新生态,为全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奉贤智慧”。
二、创新亮点
(一)强化能力建设:构建人机协同执法新机制
1、专业化飞手队伍培养体系。奉贤交通执法大队将无人机操作能力纳入执法人员核心技能范畴,建立“理论+实操+应用”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在理论培训环节,学员系统学习无人机飞行原理、空域管理法规、气象学基础及数据安全等核心知识,并通过国内外无人机执法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提升理论应用能力。实操培训分为模拟训练与实战演练两个阶段:首先通过模拟软件降低飞行操作的试错成本,使学员熟悉基础操作;随后在真实场景中开展航道巡查、违章取证等专项训练,确保其掌握复杂环境下的飞行技巧。目前,奉贤交通执法大队已培养出5名具备专业资质的飞手,实现了无人机操作与执法业务的深度融合。
2、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制度。为保障无人机执法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奉贤交通执法大队建立了涵盖飞行审批、空域报备、数据管理的全流程标准。例如,每次飞行前需通过“随申办”平台完成报备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执行任务;飞行结束后,需及时将拍摄信息传输至专用电脑终端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不泄露。同时实行“一机一档”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校准,并针对信号干扰、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飞手需立即启动返航程序,地面人员同步介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执法风险。
3、水陆空一体化联动机制。无人机与地面执法力量的协同联动是该模式的核心创新点。通过无人机对航道、码头、泊区等水域及公路用地、桥下空间等复杂区域进行高空巡查,可实时回传清晰、全面的影像资料,为地面执法人员提供精准的违法定位信息。同时,无人机搭载长焦摄像头、夜视仪、喊话器等3类关键设备,形成“空中巡查—精准定位—地面处置”的闭环管理流程,显著提升了执法效率与空间覆盖能力。
(二)创新执法视角:释放多维管控技术潜力
1、复杂区域全覆盖巡查能力。针对传统人工巡查受地形、天气限制的痛点,无人机凭借灵活机动性,可深入码头泊区、临水陡坡等高风险区域,通过高分辨率摄像机采集高清影像。以2024年为例,无人机在奉贤辖区内每月平均巡航10余次,累计发现并整改航道碍航物12处,有效避免了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对隐蔽违法点的“无死角”监管。
2、主动预防型执法模式转型。无人机的应用推动执法模式从“被动查处”向“主动预防”转变。通过搭载智能喊话系统与警示灯,执法人员可在发现占用航道、违规停靠等轻微违法或潜在风险时,立即进行语音提醒与灯光示警,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这种“事前干预”机制显著提升了执法效能,助力构建“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的动态管控新格局。
3、服务型执法职能延伸。无人机的功能从单一的执法惩戒向多元化服务拓展,承担起应急救援与安全宣教等民生职能。在水上突发应急事故处置中,无人机可快速搜寻被困人员、定位船舶受损位置,为救援工作争取宝贵时间;日常巡查时,通过广播循环播放交通法规、安全知识及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了公众的规则意识。这种“执法+服务”的模式既强化了执法效果,又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深化技术融合:拓展行业应用新场景
1、场景清单化与标准化建设。结合日常执法需求,大队梳理出道路巡查、航道巡查、应急支援等7类常见应用场景,并制定了标准化操作流程。例如,在道路施工监管中,无人机每日定时拍摄施工现场影像,执法人员通过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违规问题并督促整改;在交通管制场景下,无人机通过高空视角实时监测航道通行情况,配合水上执法人员疏导交通,避免货船积压拥堵;针对市民反映的扬尘问题,定期巡查重点码头,实现了投诉问题的快速响应与处置,相关投诉量显著减少。
2、设备功能优化与数据管理。为提升无人机的实战能力,奉贤交通执法大队对现有设备进行针对性改造,如加装长焦镜头与喊话器,实现远距离取证与远程劝导功能。同时建立统一的飞行记录台账,对每次任务的视频、照片进行分类存储,便于后续证据调取。目前,所有执法数据均备份至本地电脑中,未发生数据丢失或泄露情况。未来计划引入高续航电池,延长单次飞行时间,并扩大飞手培训范围,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基础操作能力。
3、区域经验共享与联勤联动。奉贤交通执法大队以“小步快跑”的方式积累无人机应用经验,并积极推动区域交流合作。通过组织飞手分享会,由资深飞手传授飞行技巧与故障处理经验,新飞手的实操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与毗邻的闵行海事局、闵行区交通委执法大队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共同开展无人机培训与技术交流,并将操作要点整理成包含飞行注意事项、简单故障排除等内容的“一页纸指南”,在各中队间实现经验共享。下一步,计划与更多基层单位合作,共同攻克无人机夜间巡查、恶劣天气飞行等技术难题。
三、社会成效
“无人机+执法”新模式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新,更是执法理念的全面升级。奉贤交通执法大队通过“人机协同、数据驱动、流程再造”,实现了三大核心跨越:
一是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跨越。通过无人机的实时监测与提前干预,将大量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二是从单一监管向综合治理跨越。通过无人机与地面执法力量的联动、执法与服务职能的融合,形成了“巡查—处置—宣教”的闭环管理,提升了交通治理的系统性。
三是从传统执法向智慧执法跨越。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推动执法工作从依赖人力向科技赋能转变,显著提升了执法效率与精准度。
该模式的应用不仅为奉贤区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更通过技术创新与经验共享,为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交通执法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入,“无人机+执法”模式将进一步释放科技红利,推动交通治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服务化方向迈进,为实现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