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说理式执法 打造全链条服务
作为山东省首批开展说理式执法的试点机构,临沂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始终贯彻执法为民的核心理念,紧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以建立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为主线,以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为抓手,积极推行并深化说理式执法的实践探索,创新引入了“人性化服务、精准化说理、开放式监督”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全链条的说理服务模式,实现了行政执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事前普法:“四项服务”合规赋能
(一)体检式服务。推行企业合规化法治体检活动,建立风险评估和预判机制。抽调精干执法力量,组建“法治体检专班”,围绕经营资质、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等领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合规风险评估,引导企业诚信守法运营。
(二)定制化服务。针对网约车、货运、危化品运输等高风险领域,制定定制化服务清单,发放《合规经营指引手册》,明确禁止性条款和合规操作流程,通过“惠企联络卡”实现政策“码上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专属服务。
(三)提醒式服务。建立“先服务后执法”机制,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通过约谈告诫、指导建议等柔性措施,提醒企业注意违法风险。联合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制定合规经营公约,通过典型案例曝光、红黑榜公示等方式,推动行业自律。
(四)一站式服务。设立法治服务工作站,选派执法骨干担任企业“合规服务专员”,为物流运输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辅导。每季度组织执法部门、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三方座谈,推动政策制定与执行“双向衔接”。
二、事中说理:“三个环节”科技赋能
(一)智慧执法。推行“无感式”执法,依托执法数据平台,收集、整理和分析执法过程中的各类数据,精准预测潜在违法行为,提供科学执法建议。通过书面核查、网络抽查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减少合规企业检查频次,靶向监管高风险企业。推广使用移动执法终端,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在线受理公众意见建议。
(二)精准说理。围绕“事理、法理、情理、文理”,制定《说理式执法用语规范》,针对不同场景设计标准化话术,为基层执法人员实操提供借鉴和遵循。充分利用AI智能大模型,建立“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智能体,自动生成标准化执法文书,提供个性化的说理内容,有效减轻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
(三)动态预警。开展“企业合规画像”,整合行政处罚、投诉举报、信用评价等数据,构建企业风险预警模型,对高频违法主体提前介入指导,提供风险预警和合规建议,降低企业违规风险。实施“承诺期观察制度”,对企业初次违法、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经审查同意后,督促指导企业限期整改,验收合格后可以轻罚甚至不罚,激励企业及时自我纠错,减少和预防企业类案再发。
三、事后释疑:“三项机制”监督赋能
(一)完善三级监督机制。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专业监督职能、人大政协的社会监督作用,企业媒体等参与的多元化监督,构建立体化监督网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组成“执法观察团”,参与重大案件听证、执法过程评议,为执法过程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完善信用修复与回访机制。开通“信用修复直通车”,对主动整改的企业,提供信用修复帮助,对即将达到公示期的企业提前发送修复提醒。建立“一案三访”制度,对行政处罚案件实行整改结果、主体满意度和违法风险回访,确保执法效果的可持续性。
(三)完善公开监督机制。推行全流程信息公开,在政务平台公示执法依据、程序、结果,开通“扫码评执法”功能,实现全程透明化。设立“执法建议箱”,收集公众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执法流程。开通“全民普法直播间”,在线直播执法全过程,邀请法律专家实时解读,深入剖析案例背后的法理与情理,不断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
四、成效与展望
(一)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汇总分析违法行为高频事项22项,根据违法风险等级,采取建议告知、信用惩戒、公开曝光等非强制措施,分类实施行政指导,引导、督促当事人自觉守法。开展说理式执法以来,签署免罚、轻罚告知承诺书16份,公示违法典型案例63个,执法效果持续巩固。
(二)提升法治营商环境。创新推行“三书同达”,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违法风险防控告知书793份,违法案件反复发生率降低45%,护航企业安全健康稳定发展。积极应用涉企联合检查平台,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采取说理式执法方式,入企检查200余次,营造了规范检查、无事不扰的执法环境。
(三)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探索“说理式执法+诉求处理”模式,在调查取证、诉求反馈等方面充分释法说理,有效化解纷争。推广说理式执法以来,共办理举报投诉案件726个,群众满意率达95%。依托26个行业党支部,开展政策宣讲、交通法律培训等30余场,覆盖网约车、货车司机1000余人次。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连续两年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排查执法不规范、不严格等问题6个,制定整改措施24条,实现了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的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