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631”说理式执法模式,重塑“执法为民”新生态
“未经许可擅自在公路上增设、改造平面交叉 道口”典型案例
一、案例简介
2024年10月23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在省道S512线开展例行巡查时,发现K9至K11区间沿线新增了3处平面交叉道口。经查,该3处道口由XXX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在未取得涉路施工许可的情况下增设,道口宽度分别为6.8米、12米和11米。XXX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在公路上增设、改造平面交叉道口的行为,违反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六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六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桂交规〔2023〕1号),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拟对XXX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上述违法行为分别作出罚款人民币200-4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2024年12月12日,XXX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出陈述申辩,表示平面交叉道口是为运输某风力发电项目施工材料而临时增设,该项目为自治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公司急于进场施工,且已于2024年9月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提交了涉路施工许可材料。2024年12月17日,该公司及时提交了许可材料。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最终对XXX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
二、创新亮点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以该局推行的“631”说理式执法模式(60%的问题通过服务方式解决,30%的问题通过管理方式解决,10%的问题通过执法方式解决)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提升“教育+整改+服务”的柔性执法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效能。
一是优化普法方式,切实消除当事人法律知识盲区。在与涉事企业负责人沟通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其存在明显的法律认知误区,认为“重点项目可以特事特办”,忽视了未经许可擅自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可能带来的公路安全隐患。对此,南宁市市交通运输局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执法方式,而是执法人员不仅向企业普及法律知识,还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让企业真正认识到未经审批擅自开设道口不仅违法,更可能因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而承担更严重的法律后果。通过入情入理的说服教育,企业负责人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主动配合。
二是优化服务举措,引导当事人合法合规建设。执法人员一方面坚持执法底线,依法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立即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在擅自开设的道口增设醒目的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加强巡查,必要时进行交通疏导,确保公路通行安全。另一方面,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和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需求,执法人员主动转变角色,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详细指导企业准备审批材料,列出所需文件清单,甚至帮助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执法人员还积极协调行政审批部门,推动开通快速审批通道,最终使企业在12月17日顺利取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行政许可证》。
三、社会成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彰显执法为民理念,2022年以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在全区首创“重服务、优管理、严执法”的“631”说理式执法模式,积极推进新时期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从管制型执法向全链条服务转变,从以罚代管向柔性执法转变,从简单粗暴向刚柔并济转变,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说理式执法南宁经验。该模式获得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认可,并组织在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学习推广实施,并获评2023年度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近3年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作出不予处罚案件数2090件。本案是“631”说理式执法模式在路政执法领域的典型生动实践。
一是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国发〔2024〕5号)第(十)点“坚持公正文明执法”中指出,“行政机关实施罚款等处罚时,要统筹考虑相关法律规范与行政处罚法的适用关系,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或者第三十三条等规定的不予、可以不予处罚情形的,要适用行政处罚法依法作出相应处理。”本案中,涉案公司增设平面交叉道口是为了运输风力发电项目施工材料。作为南宁市重点推进的绿色能源项目,该风力发电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方为了加快材料运输进度,在未取得审批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开设了道口。考虑到XXX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首次实施违法行为,未产生危害后果,且积极配合执法人员执法检查,并主动承认违法事实,同时也能及时提供项目施工许可材料,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救济权利,经查证属实后,采纳了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对涉事公司免予处罚的做法,充分体现了“过罚相当、法理相融”原则,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保证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顺利建设,统筹考虑了法律制度与客观实际、合法性与合理性,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二是为进一步深化包容审慎服务型的说理式执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案中,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践行说理式执法模式,摒弃“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的理念,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对于涉及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施工的,做好政策解释及法律宣传,不仅让涉事企业及时意识到侵犯路产路权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指导帮助涉事企业及时解决了项目审批难题,确保重大项目工程在不影响国省干线安全通行的情况下顺利施工。2024年12月26日,涉事公司负责人专程来到南宁市交通运输局,送上写有“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公正执法秉公办事”的锦旗。他动情地说:“你们没有简单地罚款了事,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样的执法我们心服口服。”
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执法与优化营商环境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以实践表明,当执法者既当好“监督员”又当好“服务员”时,就能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通过精准服务化解矛盾,实现安全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多赢局面。
涉事企业为执法部门送上致谢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