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行刑”融合 畅通“衔接”渠道
高质量打造交通领域“行刑衔接”区域样板
近年来,湖州市交通执法部门深入践行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执法一体化发展战略及“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紧扣“联勤联动、多元协同”两大主题,发布浙江首个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指引,全力在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难点问题行刑共治上“动真格、出实招、见实效”。
一、案例简介
2021年2月25日,湖州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联合湖州高速交警查办一起跨区域非法运输危险危化品案件。案发当日夜间驾驶员冯某驾驶豫 A*****重型半挂牵引车从宁波慈溪滨海开发区装载 30 吨氢溴酸液体运往河南三门峡市峡州区,该车行驶至G25 杭宁高速南京方向 2209K+400M 湖州路段时5桶氢溴酸货物从载运车辆掉落至高速公路路面,后方车辆躲避不及,与圆桶发生碰撞,造成交通事故,其中一桶完全泄漏、一桶渗漏,引起高速公路单向中断数小时,并造成损失共计数万元。
经查,该批氢溴酸货物为危险化学品,由托运人袁某通过某网络运输中介平台联系到了承运人刘某,让刘某从浙江宁波运输河南三门峡,刘某雇佣冯某一同实施运输。豫 A*****重型半挂牵引车所属河南某物流有限公司,该车未办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证,河南某物流有限公司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湖州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以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对河南某物流有限公司作出四万元行政处罚。同时以“危险驾驶罪”将该案托运人袁某、承运人刘某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21年6月,法院以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袁某拘役三个月二十日并处罚金五千元,判处刘某和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上述案件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分两期专题报道。
除上述案例外,湖州市交通执法部门聚力深度推进重大交通违法“行刑治理”,2021年联合湖州南浔公安组建专案组,横跨五省前往云南取缔了交通运输部通报的一长期非法从事云南文山至浙江湖州的客运班线经营团伙。2022年跨省与江苏常州、无锡宜兴交通执法协查涉嫌船舶和航行轨迹,联合公安部门成功破获工程泥浆偷排航道重大案件,8人被移送追究刑责。2023年联合公安、高速交警查办8起跨省非法运输售卖燃气案件,一举斩断从安徽广德至浙江湖州非法运输液化气链条,被湖州电视台《看见》栏目专题报导,1起非法运输液化气行刑衔接案件入选交通运输部2023年第三批安全监管典型执法案例。
二、创新亮点
(一)建章立制,畅通“行刑衔接”渠道。紧盯行刑衔接案件移送办理“覆盖面窄、对接不畅、定罪不准、程序不一”等问题,主动对接市公安局、检察院,组织多轮专题商讨研究,联合发布浙江交通运输领域首个“行刑衔接”工作制度—《湖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指引》。该指引总结了交通运输领域非法经营、危险驾驶等10种违法犯罪类型,细化了57种交通运输主要违法行为刑事移送标准,明确了3部门工作职责,建立起“联络、会商、通报、宣传、咨询”等5方面协作机制,切实推动行刑案件移送办理真正走向机制化、规范化、实操化。
(二)联勤联动,强化“行刑衔接”融合。始终将“部门联合、区域协作”共治执法作为“行刑联合惩戒”的发起点,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常态执法联动,联合建立《三方协作要点机制》和发布《依法查处货运车辆涉牌违法行为执法工作指引》《高速公路非法营运案件移送办理工作指引》等;在全省首创成立頔塘、太湖2个水上生态警务站,建立交通、公安、生态环境三部门水上生态联勤联动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度融入长三角交通执法一体化发展战略,先后对接江苏、安徽等7地毗邻交通执法部门共建“苏锡常湖”“一地六县”“苏浙高速”等框架协议6项,深度沪苏浙毗邻七地、浙苏皖省际“两客一危一货”等联合执法行动,充分实现跨区域执法力量互补、监管信息互通。
(三)专案共办,创新“行刑衔接”实践。按照“提前介入、全程参与”行刑办案思路,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立即启动“专人+专班”跨部门联合“专案”模式,充分融合各部门“轨迹分析、卡口布控、数字打非、人脸识别、高清监控”等智控手段收集固定证据,联合开展案件现场勘验、货物鉴定、调查取证等工作,共同测试并优化案件线上移送流程,在全省率先打通“两法平台”案件线上移送通道并成功移送案件4起,力促涉刑案件查实查细、移送便捷。
(四)宣教并举,放大“行刑衔接”效应。坚持普法宣传和教育警示相结合,持续提升“行刑衔接”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在普法宣传上,组织开展交通领域违法案件庭审观摩活动,打造“花木兰线上普法”品牌,“湖州交通执法”抖音号累计发布视频502条、浏览量1.7亿。在教育警示上,借助各类媒体开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对涉刑违法行为进行公示曝光。
三、社会成效
(一)真正理顺交通运输“行刑衔接”机制。2023年湖州交通执法联合市公安局、检察院发布浙江交通运输领域首个“行刑衔接”工作制度,理顺了交通运输“行刑衔接”机制,解决了办案领域覆盖面窄、部门协作配合不顺畅、对罪与非罪标准认定不准等问题,促进案件移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增强交通运输领域违法行为的行政监管和刑事司法合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二)真正联合治理重大交通运输违法行为。近些年,湖州交通执法高度聚焦“黑车”非法营运、危险货物非法运输、船舶污染排放等重大涉刑违法治理,深化交通运输“行刑衔接”执法共治,截止目前共行刑移送案件26起,移送67人追究刑事责任,移送案件总量和入刑人数均居全国前列,切实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风险,进一步规范提升交通运输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