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协同共治
山东省构建“五位一体”治超体系的创新实践
一、案例简介
作为公路货运大省,山东省长期面临货车超限超载治理难题,传统执法模式存在效率低、覆盖窄、协同难等瓶颈。2023年以来,我省以《山东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为法治基石,创新构建“政府主导、五位一体、数字赋能、双跨协同、执法为民”的现代化治超体系,通过科技深度赋能、机制全域协同、执法服务升级,实现高速公路入口“零超限”、重点路段超限率稳控1%以下的突破性成效。
二、创新亮点
(一)制度创新,政府统领压实“法治”责任链。如今的山东,治超不再是交通部门的“独角戏”。2023年,《山东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正式施行,首次以法规形式将治超主体责任压实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部门职责清晰界定,标志着治超从部门行为正式升级为政府行为,治超成果在制度保障下不断巩固提升。
(二)五位一体,智慧网络布下“天罗地网”。一是源头管控,扼住“超载”咽喉。监管利剑直指生产、装载、运输三大源头。严把车辆出厂、检验、登记、营运“四关”,对非法改装、“大吨小标”车辆的生产、认证、检验、维修单位实施联合溯源处置;政府公布货物装载源头单位清单,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对违法运输企业实施“红黄蓝”分级监管,红色等级企业被重点监管。二是联合执法,严重违法“零容忍”。交通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写入治超条例,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流程、厘清边界。依托监控设施与举报信息,精准锁定超限频发路段时段,开展常态化联合整治,对重点区域强化突击夜查。对车货总重超百吨的“百吨王”,创新“221”工作法(两询问、两改正、一抄告)。三是科技赋能,非现场执法“精准制导”。科技成为治超的“倍增器”。省、市、县、站点四级联网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起“全业务网上运行、多系统互联互通、跨部门协同监管、大数据智能研判”新格局。加快推进公路超限检测技术监控设施,形成覆盖国省道、辐射县乡道、兼顾重要源头的监控网。当涉嫌严重超限车辆经过监控点时,省级平台自动调取公安登记信息,发送提醒短信告知违法详情及就近卸货点,强大的震慑力使重点路段超限率显著下降。四是站点提效,智慧检测“疏堵保畅”。优化超限检测站布局,规范建设引导设施。试点预检系统,自动初筛车辆,超限车进站、合规车直行,大幅提升效率,避免拥堵。部分站点升级为交通公安联合执法指挥中心,对接“天网”,实现违法车辆智能筛查、锁定、追踪,执法模式从“大海捞针”跃升为“精确打击”。五是高速闭环,入口坚守“零超限”底线。高速公路入口是治超关键防线。入口治超责任明确写入治超条例,压实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及违法放行的法律责任。所有入口称重设施升级为精准的轴组秤,严防“跳磅”等逃避检测行为。建立“一站四联”(收费站、交警、交通执法、治安)机制,信息共享,执法联动。针对“钢卷车”等治理难题,创新开通“河海联运”,优化运输结构,降本保安。
(三)数字筑基,执法服务迈向“现代化”。一是数据互联,精准监管“一键通达”。省级治超与执法系统互联互通,建成执法大数据中心。超限违法行为可一键转案源、移送案件,本省籍货车处罚结果自动汇聚,符合“一超四罚”条件的信息实时推送属地追踪处理。大数据算力中心为专项整治提供强力支持。二是场景创新,AI让“隐身”无所遁形。整合非现场执法点、超限站、高速收费站、视频监控、车辆动态监控数据,构建多维立体感知与应用平台。创新利用抓拍及安防设施形成货车数据库,通过AI算法优化比对识别,精准还原被遮挡号牌车辆真身,让违法无所遁形。三是数字信用,联合惩戒促“合规”。建立数字信用档案,处罚信息行业共享并实施信用记分。严重失信名单按程序纳入“信用中国”联合惩戒,同时引导企业修复信用。
(四)区域协同,“一盘棋”打破边界壁垒。一是区域协作,信息共享促“联动”。深化跨省执法协作,优化省会都市圈及四大执法联盟,建立毗邻联合执法机制,实现形势共判、信息互通、行动联动、信用互认。二是部门合力,数据监管促“效能”。厘清监管责任链条,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厘清链条,协同发力。部分市县实现治超系统与公安交管系统联网,大数据比对锁定违法信息,成效显著。三是线上协同,联合执法促“通办”。建立“三省四县交通运输联合协同执法信息系统”,实现跨区域信息传递、协查、非现场执法“一网通办”,违法行为处罚率显著提升。
(五)执法为民,刚柔并济彰显“温度”。一是宽严相济,裁量基准“导向明”。新版《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明确77项免罚、40项减罚情形,技术监控发现超限率低于10%不予处罚,低于50%可减轻处罚,凸显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二是说理沟通,“三书同达”促和谐。推广“说理式”执法,打造事前普法、事中说理、事后疏导的全链条。推行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达”,融合执法、普法、服务于一体。三是守护平安,“司机之家”暖人心。持续推进“司机之家”建设与执法站所“七项服务”。开展货车司机“平安守望”行动,守护司机路途平安。
三、社会成效
一是安全水平跨越式提升。通过轴组秤升级+“一站四联”机制,彻底守牢核心防线,高速公路入口实现“零超限”。非现场执法点建成后,重点路段超限率压降至1%以下,2024年货车相关重大交通事故同比显著下降,道路通行安全风险有效化解。
二是运输秩序根本性好转。实施“红黄蓝”分级监管后,源头违法大幅减少,企业信用分级管理推动自律,“河海联运”等模式优化运输结构,极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非现场执法占比逐步提升,案件总数持续下降,执法效能倍增。
三是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显现。超限治理有效减少了道路损耗,路桥寿命延长,年均养护成本降低。预检系统使超限站通行效率大大提高,物流效率提升。“免罚减罚”政策惠及广大中小运输主体,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山东省数字化治超模式被司法部、省委依法治省办专刊推介,“1543”跨省协作工作法在全国会议上推广,创新构建的治超体系,正深刻改变着公路货运的面貌,科技织就的智慧之网,协同凝聚的治理之力,为民而行的执法之暖,共同铺就了一条安全、畅通、高效的货运通途。这不仅是货运秩序的革新,更是交通治理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为全国贡献了可借鉴的“山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