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助力港航执法:破解物流码头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执法难题

2025-07-02 14:28:14
申报单位:长兴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
投上一票  

  一、案例简介

  2025年3月20日9时15分,长兴县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在李湖南线通过无人机巡航执法时发现:某物流码头在装卸易扬尘物料时存在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立即启动无人机进行跟踪和取证,利用其高空视角和高清摄像头,对某物流码头的装卸情况、防护措施、工作人员操作等情况进行实时拍摄,并将画面实时传输到执法指挥中心。

  在无人机的持续跟踪下,执法人员确认某物流码头在装卸易扬尘物料时喷淋设备未开启、洒漏严重,作业车辆进出产生较大扬尘,也未采取其他抑制扬尘措施。被查后该公司及时进行了改正,执法人员立即通过无人机对该码头企业清理现场及开启喷淋设备等整改情况进行了取证。经浙江省交通运输行政处罚综合管理系统系统查询,该次违法行为属于本省本年度范围内初次被查处。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贮存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规定。依据《浙江省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规定,此次违法行为属于本省本年度范围内初次被查处并及时改正,违法程度减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项之规定,给予当事人罚款人民币叁仟元整的行政处罚。

  二、创新亮点

  一是高效快速监测助力精准执法。无人机具有灵活、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快速到达目标区域并进行实时监控和取证。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智能识别系统,能够快速识别物流码头信息、装卸货情况和违法行为。通过与海事数据库的实时比对,执法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违法物流码头的详细资料,为后续的调查处理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还可以进行深度分析,帮助执法部门总结违法规律,优化执法策略,实现从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二是非接触式执法减少安全风险。在处理物流码头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等案件时,传统执法方式可能面临当事人抗拒检查、逃避执法等风险,给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无人机采用非接触式执法方式,通过无人机的远程喊话和跟踪功能,执法人员无需入企检查即可完成证据采集和执法指令传达,有效避免了潜在的冲突和危险。在恶劣天气或危险水域(如浅滩、礁石区),无人机可替代人工靠近取证,减少执法人员的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执法效率。

  三是智能电子取证提升案件质量。无人机搭载长焦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设备,能从空中拍摄清晰的照片和视频,智能执法平台自动生成包含时间戳、定位信息、违法画面的电子证据包,形成不可篡改的证据链,有效解决传统执法中证据易灭失、取证不规范等问题,满足法律对电子证据的合规性要求。在后续行政诉讼中,该证据体系经受住司法审查。在此次案例中,无人机不仅记录了该物流码头装卸易扬尘物料时喷淋设备未开启、洒漏严重的全过程,还精准捕捉到作业车辆进出产生较大扬尘的画面。同时,还对码头整改情况进行了取证记录,为后续处罚提供了确凿证据。

  四是空中巡航执法增强隐蔽性与威慑力。无人机具有隐蔽性好的特点,可以在不被违法物流码头察觉的情况下进行巡查和取证,无需执法人员现场出现。同时其存在本身也对潜在违法者形成威慑,有效遏制物流码头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等违法行为。通过对重点区域的常态化巡查,形成“执法存在感”,对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显著减少物流码头侥幸违规心理。无人机的巡逻能够实现对港航执法领域的全面覆盖,提高执法的精准度和威慑力。

  三、社会成效

  一是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秩序。无人机可以实时发现并通过喊话、数据推送至执法人员等形式第一时间制止违法行为,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维护了物流码头的安全装卸货,保障了过往船舶和船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水上运输和港口生产安全、平稳、健康、有序运行。此次执法行动向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任何违反水上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处理,从而增强了码头企业和船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敬畏感。

  二是提升交通执法部门形象。无人机在执法过程中的高效、精准表现,展示了交通执法部门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的决心和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无人机采集的数据为执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执法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违法趋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执法策略,提升执法效能。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交通执法部门与公众的关系,还为今后的执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了执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是推动港航领域执法创新发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为港航执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执法模式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为港航领域的执法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激发了更多地区和部门探索利用无人机等新技术提升执法效能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交通执法部门开始引入无人机技术,拓展执法手段,完善监管体系,推动港航执法工作向智能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四是大幅降低港航执法成本。通过无人机巡查,执法艇年均巡航里程减少40%,燃油消耗降低35%,设备故障率下降60%。同时,非接触式执法避免了与违法当事人的直接冲突,近两年来未发生一起执法人员伤亡事件。限制区域违法通行案件同比下降82%,相关水域事故发生率下降76%,航道拥堵时长减少90%,违法行为显著遏制。

  此次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无人机在港航执法领域的巨大潜力,还为破解执法难点、创新执法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突出了科技赋能交通执法的巨大优势。通过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效率和保障执法安全,无人机在港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无人机将为交通执法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