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超限治理 全力开创交通智治新局面
重庆市合川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非现场查处蒙牌“百吨王” 典型案例
【背景】
人工治超耗时耗力,治理效果低微。非现场治超实施不停车动态检测,极大提升执法效能,但目前大量货车采取蒙牌等方式行驶,达到无法确认违法主体进而无法立案查处的目的。2024年,合川区非现场治超系统检测到的蒙牌车辆占超限车辆比例达72.11%。据统计,全国各地超限车辆蒙牌现象屡见不鲜,蒙牌超限车辆的肆意横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案例简介】
2024年3月3日19时11分39秒,合川区非现场治超系统电子技术监控检查到一辆蒙牌货车在县道XC08小正路3Km+640m处存在超限运输行驶公路的违法行为,货车轴数为4轴,车货总质量105.1吨,限重31吨,超限74.1吨,属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百吨王”。
案件立案调查后,支队通过自主分析研判,对比沿途卡口视频和非现场治超系统抓拍图片,分析出一辆车号为川X7***8外观高度一致的嫌疑车辆,所属单位为广安市****有限责任公司。随后,执法人员运用川渝执法协作机制,在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的协助下,前往广安市****有限责任公司异地办案,调取了车辆案发GPS行驶轨迹及定位数据,并对公司相关责任人进行询问调查,该公司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取证过程中,执法人员依法收集了非现场治超系统检测数据及检定证书、沿途卡口监控电子数据、非现场站点位置信息、重庆市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机动车信息、企业信息、车辆GPS行驶轨迹及定位数据、询问笔录等证据,确认了违法主体,查明了违法事实。
2024年8月19日,支队对广安市****有限责任公司送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拟按照《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处罚款30000.00元(叁万元整),告知了当事人救济途径。8月25日,该公司提出陈述申辩,称检测重量与实际重量不符,案涉车辆属于挂靠经营,原车主病重无法经营,案涉车辆已内部过户,案发时的驾驶员已离职,公司无法核实事情原委真相,能否针对外地企业的首次违法进行教育、警告、不罚款或酌情处理。经对其陈述申辩情况复核,该车案发时故意蒙牌逃避超限检测,且为“百吨王”,属于严重超限行为,不适用“教育、警告、不罚款或酌情处理”,挂靠、过户、离职等情况不能免除公司作为运输企业的主体责任,非现场治超系统的检测设备经检定合格,检测数据合法有效,故不采纳其陈述申辩。
经过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案件进行了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讨论一致认为案件主体适格、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应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处罚不是目的,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督促当事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违法行为。
2024年9月13日,按照《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支队作出罚款30000.00元(叁万元整)的行政处罚决定,告知了当事人救济途径,9月18日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同时将广安市****有限责任公司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行为抄送广安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川X7***8蒙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货运源头超限超载出场信息抄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2024年9月29日,广安市****有限责任公司就该案提起行政复议。11月26日,合川区司法局举行复议听证会,经过全面审理,执法机构调查收集的非现场站遮挡号牌车辆照片与交通卡口记录的川X7***8号车车辆品牌、车内装饰、外观形态、货运状态等方面存在高度相似性,公司提供的车辆监控系统数据显示川X7***8号车行驶路线、通过非现场站的时间与案涉遮挡号牌车辆存在高度重合,同时对该公司代理人的询问笔录中,其对川X7***8车超限运输通过非现场站的情况予以了确认,能够形成证据链,行政处罚认定事实清楚。12月13日作出复议决定,认为本案执法主体合法、处罚对象正确、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正确、执法程序合法,维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2025年2月6日,广安市****有限责任公司履行了行政处罚决定,缴纳罚款30000.00元(叁万元整),执法人员充分释法说理,让当事人意识到其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自觉合法合规经营。
【取得成效】
本案聚焦非现场治超的堵点难点,鉴于目前公安部门无法认可交通系统抓拍图片作为证据处理蒙牌行为,支队打破传统执法思维,充分运用数字化执法手段,自主分析研判,对案件抽丝剥茧,突破货车蒙牌这一掣肘非现场治超功效的瓶颈,具有首创性的典型意义。
(一)依法治理典型。法治意识、法治能力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本案法治理念突出,做到“五个到位”:违法事实调查到位、案件证据固定到位、处罚裁量准确到位、救济途径保障到位、执法程序履行到位,确保案件在法治的框架下依法办理。
(二)数字赋能典型。交通运输执法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是服务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变革。本案面对蒙牌这一非现场治超“卡脖子”问题,首创运用“自主分析研判+GPS轨迹定位”等数字执法手段,精准锁定违法主体,达到货车超限超载有效治理。2024年支队运用该手段成功立案18起,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超限车辆同比下降23.87%,蒙牌车辆同比下降39.64%,“百吨王”同比下降64.97%。
(三)川渝协作典型。整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资源,发挥区位优势,能有效提升治理能力。本案充分运用川渝执法协作机制,开展川渝两地联勤联动和异地办案,成功查处川籍企业在渝违法行为。2024年支队开展川渝联合执法18次,开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11次。
(四)综合治理典型。矛盾突出的社会问题,亟需各政府部门实施综合治理。本案除对超限运输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外,对货运企业“百吨王”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行为、车辆蒙牌行为、货运源头超限超载出场行为一并进行了抄送。2024年支队共处理(抄送)“百吨王”重大事故隐患22起、抄送蒙牌线索579起、抄送货运源头超限超载出场信息220起。
超限运输治理,从固定治超、流动治超、交通单独治超,逐渐演变为如今的科技治超、多部门联合治超,面对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层出不穷的问题,支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执法监管举措,突破执法难点堵点,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执法保障。
自主分析研判